世界名人史我有钱我有颜

第97章 伏尔泰(第2页)

 果不其然,不久后伏尔泰就遭到了报复,被关进了巴士底狱。黑暗潮湿的牢房里,老鼠四处乱窜,散发着阵阵恶臭。

 但伏尔泰毫无惧色,在狱中他日夜构思史诗《亨利亚德》,用激昂的诗句歌颂宗教宽容与自由精神。

 狱卒常常对他冷嘲热讽,有一次,狱卒一边给他送饭,一边轻蔑地说:“你不是能写吗?在这牢房里,看你还能折腾出什么花样。”

 伏尔泰镇定自若,微笑着回答:“我的笔是思想的武器,这小小的牢房根本关不住它。等我出去,还要让更多人听到自由的声音。”

 狱卒听后,不屑地哼了一声,转身离开。伏尔泰则趁着狱卒离开,悄悄用捡来的木炭在牢房墙壁上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出狱后,伏尔泰流亡英国。在英国,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和科学成就。他频繁参加各种学术沙龙,与各界精英热烈交流。

 在一次关于社会契约的讨论会上,一位学者站起身,满脸质疑地说:“伏尔泰先生,您对法国现状的批判是不是过于激进了?法国有自己的历史和传统,变革哪有那么容易?”

 伏尔泰从容不迫地站起身,目光坚定地回应:“法国的封建制度早已腐朽不堪,民众生活苦不堪言。看看英国,合理的制度让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我们必须做出改变,否则法国将永远停滞不前。”他的观点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大家各抒己见,伏尔泰则耐心地一一回应,阐明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英国民众能享有更多自由和权利?”伏尔泰常常思考这个问题。他深入钻研洛克的哲学,与牛顿的追随者虚心请教。这些宝贵的经历让他的思想愈发成熟,也更加坚定了他为法国变革而努力的决心。

 回到法国后,伏尔泰写下《哲学通信》,将英国的先进理念介绍给法国民众,同时尖锐批判法国的封建制度和教会的腐朽。这本书一经出版,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教会和贵族惊恐万分,迅速将其列为禁书,伏尔泰也被迫再次流亡。

 流亡期间,伏尔泰定居在法国和瑞士边境的费尔奈庄园。在这里,他一边笔耕不辍,一边与欧洲各国的思想家、文学家频繁通信,搭建起了庞大的思想交流网络。“思想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冲破一切禁锢。”他在给卢梭的信中这样写道。

 庄园里常常宾客满堂,大家围坐在一起,热烈探讨社会变革、人性解放等话题。

 一天,一位年轻学者慕名而来,满脸虔诚地向伏尔泰请教:“先生,如今社会黑暗,民众麻木,我们到底该如何打破这可怕的现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