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退位条件(第3页)
隆裕太后轻轻点头,心中稍感宽慰,但仍不放心地追问:“那宗庙陵寝呢?这可是皇室的根本,断断不能有失。还有,往后珠宝首饰这些又该如何采办?紫禁城上下几万的太监宫女,他们的生活又该如何保障?皇室皇族拥有的各类财产田地又该如何保全?皇帝的生命安全自由又该如何?”
“此事世凯自然知晓轻重,”袁世凯神色庄重,“民国政府定会派兵妥善保护宗庙陵寝,四时祭祀,也绝不让其荒废。珠宝首饰采办,若皇室有需求,可通过内务府向民国政府报备,从皇室经费中支出采办费用。至于太监宫女,愿意留下继续侍奉皇室的,其俸禄由皇室经费支出;若选择离开,民国政府会给予一定的遣散费。皇室皇族现有的财产田地,只要依规登记报备,都会受到民国政府的保护。至于皇帝的生命安全,民国政府会安排精锐卫队贴身保护,自由方面,在不违背民国法律的前提下,皇帝可自由活动。”
“袁大人,”我尽量让声音平稳且坚定,“这皇室优待条件,断不能如此草率。您看,南方革命党所追求的共和,也并非是要将皇室赶尽杀绝。如今给皇室的条件太过严苛,皇室上下难以接受,这紫禁城里的人心可就散了。一旦人心不稳,即便皇室退位,后续也怕是麻烦不断。” 袁世凯眉头微皱,脸上闪过一丝不悦,不过还是耐着性子听我继续说下去。看他没有开口反驳。我趁热打铁:“从另一个角度讲,皇室在民间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若新政府能给予皇室较为宽松的待遇,这不仅能彰显新政府的宽容大度,还能让天下百姓看到新政府的诚意,对于稳定局势大有裨益。而且,保留皇室一定的特权,比如紫禁城居住权及所有权,这也不会对新政府的统治造成实质性的威胁,反而能让皇室安心退居幕后,成为新政府的助力而非阻力。”
隆裕皇太后听着我的话,眼中渐渐燃起一丝希望,她轻轻咳嗽一声,正了正身子,说道:“袁大人,皇帝所言句句在理。我大清皇室为了天下百姓,愿意顺应这共和的潮流,可也恳请袁大人能念及皇室多年来的地位,给我们留个安稳的后半生啊。”
袁世凯沉默良久,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每一下都仿佛敲在我们的心坎上。许久,他终于开口:“那依皇上太后的意思,这优待条件具体该如何?”
我心中一喜,知道事情有了转机,于是有条不紊地说道:“民国政府给的300万费用远远不够,应按照我们之前商议的,保证皇室每年有足够维持体面生活的开销,之前给出的条件经费短短不可能;祭祀礼仪关乎皇室传承,不可轻易废止,必须保留专人负责;还有紫禁城的居住权,这是皇室最后的栖息之所,万不可剥夺。另外,皇室成员的身份地位,在新政府治下也应给予一定的尊重,不可随意羞辱。”
袁世凯脸色阴晴不定,显然对这些条件并不完全满意,但又一时找不到反驳的理由。经过长时间的的你来我往、艰难周旋,最终,我们成功争取到了比历史上更为优厚宽松的退位条件。
走出养心殿的那一刻,阳光洒在身上,我却感受不到丝毫暖意。望着紫禁城那巍峨却又透着沧桑的宫殿,我知道,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未来还有无数未知的挑战等待着我和皇室 。
在辛亥革命后的历史情境下,袁世凯在清帝退位一事中扮演着复杂且关键的角色。他一方面周旋于革命党与清廷之间,利用双方的形势来为自己谋求最大利益;另一方面,出于多种因素考量,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清王朝相对体面的退位以及较为优厚的退位条件。
从袁世凯的动机来看,他既想借助革命党力量逼迫清帝退位,结束封建帝制,从而打破旧有的政治格局,为自己登上权力巅峰开辟道路;又深知清朝在当时仍有一定的残余势力和社会影响力,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影响自己的统治根基。所以,在与南方革命党谈判以及对清廷施压的过程中,他试图在两者间找到平衡。
对于清皇室,袁世凯同意给予一系列优厚条件。在经济上,清帝退位后,中华民国政府每年拨付450万两银元作为皇室经费,以保障皇室成员的生活开销。这使得皇室即便失去统治权,仍能维持较为优渥的生活。在尊号方面,清帝仍保留皇帝尊号,居住的紫禁城后宫为固定居所,日后可以再移居颐和园,或者承德避暑山庄,且民国政府以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皇室的大量资产及尊严。在宗庙陵寝的保护上,民国承诺会派兵妥善保护,这对于重视祖宗祭祀的皇室来说至关重要。
袁世凯这么做,部分原因是为了安抚清朝的遗老遗少以及北方一些仍然忠于清朝的势力,减少自己掌权的阻力。同时,这也是向国际社会展示自己在政权交替过程中的妥善安排,维护国家形象,避免国际势力的干涉。而南方革命党方面,为了尽快实现全国统一,结束南北对峙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也接受了袁世凯提出的这些对清皇室相对优厚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