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西洋医术
还不到5月的北京城春寒料峭,日光艰难地穿透厚重云层,给紫禁城镀上一层朦胧金纱。内务府大臣马佳绍英府邸书房里,一片忙碌又透着几分谨慎的氛围。过去六七日,马佳绍英安排府内生病的下人和朋友患病的下人去接受西医治疗,如今试验有了结果,书房中,他正仔细整理着记录。
有自家下人:李三,王二。朋友下人:赵三,李五,孙七等。
下人赵三,患的是风寒之症,发起高热来整个人昏昏沉沉。在洋诊所的洋医为他听诊后,拿出体温计,比划着示意赵三把体温计夹在腋下。赵三一脸惶恐,手哆哆嗦嗦接过这新奇玩意儿,在洋医的反复指导下,才战战兢兢夹好。随后洋医开了一小瓶药水,让赵三按时服用。起初,赵三满心怀疑,可几服药水下肚,高热渐渐退了,人也有了精神。
李五的症状是咳嗽不止,还伴有浓痰。洋医查看舌苔,又听了肺部情况,便拿出一个玻璃注射器,抽取药水后,准备给李五打针。李五吓得脸色惨白,浑身颤抖,死活不肯。由管家亲自出面安抚,李五这才咬着牙,闭着眼,任由洋医施针。打完针,李五咳嗽的症状逐渐减轻,浓痰也少了许多。
孙七则是肠胃不适,上吐下泻。洋医诊断后,调配了一些白色粉末,让孙七用温水冲服。孙七喝下药粉后,没多久呕吐就止住了,腹泻次数也越来越少,身体慢慢恢复了力气。
马佳绍英把这些治疗过程,连同每个人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都详细记录在册。他搁下毛笔,轻轻揉了揉酸涩的手腕,目光落在案牍上的文稿上,明日,他就要将这份详尽的报告呈给皇上。想到这儿,马佳绍英叫来管家,吩咐道:“去准备一下,明日进宫要用的物件,不可有丝毫差错。”夜色渐深,府内烛火摇曳,一切都在为明日的进宫做着准备 。
第二日,天色刚泛起鱼肚白,北京城尚在沉睡之中,马佳绍英便已穿戴整齐。一身官服笔挺,朝珠规整地挂在胸前,每一处配饰都彰显着内务府大臣的威严与体面。他乘坐的马车,在晨雾中疾驰,车轮碾压着石板路,发出有节奏的声响,打破了清晨的寂静。
抵达紫禁城后,马佳绍英径直前往内务府值班房。值班房里,下属们早已候着,见他进来,纷纷行礼。马佳绍英微微点头示意,目光快速扫视一圈,接过下属递来的文件,开始有条不紊地处理内务府事务。他时而皱眉思索,时而提笔批注,举手投足间尽显干练。
时间悄然流逝,日头渐渐升高。当得知皇上快到下学时辰,马佳绍英立刻整理好着装,将记载西医治疗试验结果的折子小心翼翼地揣进怀中。他向身旁的小太监递去一个眼神,小太监心领神会,一路小跑着前往皇上所在之处通报。
等待的时间里,马佳绍英在值班房外踱步。他的目光不时望向皇上居所的方向,内心既期待又忐忑。这次西医试验的结果,关系重大,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一阵微风吹过,撩动着他的衣摆,他下意识地伸手抚平,仿佛这样便能抚平内心的不安。终于,通报的小太监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传达了皇上的召见旨意。马佳绍英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迈着沉稳的步伐,朝着皇上的政务堂走去,每一步都踏得坚定有力。
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斑驳地洒落在毓庆宫的青砖地面上,宣告着下学时刻的到来。我身着明黄色龙纹袍服,身姿挺拔地从雕花座椅上起身,向授课先生恭敬作揖,声音清脆而不失庄重:“先生辛苦了,今日教诲,朕铭记于心。”
伴读们见状,也纷纷起身,整齐划一地向先生行礼。溥杰眼中还带着几分意犹未尽,一边收拾着案头的经史典籍,一边和身旁的伴读小声交谈。我转身走出学堂,微风拂过,腰间的玉佩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声响。
刚迈出学堂门槛,等候多时的小太监立刻趋步上前,恭敬地跪下行礼,而后压低声音禀报道:“万岁爷,内务府大臣马佳绍英求见,已等候多时。”我微微颔首,澄澈的目光闪过一丝思索,转头看向溥杰等人,温和地吩咐道:“你们先回去吧,今日功课回去记得温故。”
溥杰等人齐声应诺,向溥仪行礼后,结伴离去。溥仪整理了一下袖口的繁复刺绣,对小太监沉声道:“朕去养心殿等候,让马佳绍英即刻过来。”说完,在一众太监、宫女的簇拥下,乘坐着鸾架朝着养心殿走去。宫墙间的风裹挟着花香,掠过溥仪的发梢,他的步伐沉稳而坚定,养心殿那朱红色的大门,在日光的照耀下愈发醒目 。
我踏入养心殿暖阁,鎏金香炉中袅袅升起的檀香,瞬间将他笼罩。暖阁内,雕龙屏风上的金龙在烛光下栩栩如生,似乎随时都会腾飞而起;楠木书架上,经史子集整齐排列,弥漫着淡淡的书卷气。他轻轻挥了挥手,示意太监宫女退下,整个暖阁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烛火燃烧发出的细微噼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