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病状与西医
自从摄政王载沣乘坐火车南下上海考察实业后,紫禁城内从前隆裕皇太后整日被亡国之痛与自责所萦绕,那些过往的荣耀与如今的落魄,如潮水般在她心头翻涌。长期以来,无论是宫廷内复杂的人际关系,还是面对大厦将倾的无力感,都让她的情感备受压抑,痛苦不堪。
曾经,大清的辉煌仿若就在昨日,可如今却已山河破碎。这种巨大的落差,成了她心中无法愈合的伤口。但即便如此,皇太后心中仍存有一丝希望的火种,那便是维护溥仪健康长大,为皇室以后做打算。也正因这个目标,在清查皇室资产时,她仿佛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每日都忙碌于内务府的事务,认真审阅账目,与大臣们反复商讨,眼神中透着坚定,像是要将这千疮百孔的皇室基业重新支撑起来。
然而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我虽年纪身体尚小,但心思却细腻敏锐。我隐隐察觉到皇额娘的变化,隆裕皇太后的身体已大不如前。更想到前世记载着隆裕皇太后逊位一年后在便长春宫病逝。往日里,每到用膳时分,御膳房精心准备的珍馐美馔总能引得她些许食欲,可如今,那些精致的菜肴摆在面前,她只是随意地动了几筷,便没了兴致。以往的精气神也逐渐被疲惫所取代,偶尔起身走动,步伐都显得有些虚浮。
有时,我去向皇额娘请安时,会在不经意间看到皇额娘独自一人坐在窗边,眼神空洞地望向远方,脸上满是落寞。我心中明白,皇额娘的痛苦与压力无人能替,而自己所能做的,唯有在她身边乖巧懂事,盼望着能带给她一丝慰藉,也期待着皇室能有朝一日重振辉煌 。
我虽年纪尚轻,但从我登基的那一刻起,就知道要早早懂得承担责任。我深知皇额娘被亡国之痛和皇室重担压得喘不过气,便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为皇额娘分忧解难。让皇额娘身心舒畅几分。同时也是为了自己有更好的局面。
在学业上,我付出了加倍的努力。每日天不亮,我便在书房中诵读经典,那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在寂静的宫殿里回荡。陈先生授课时,我目不转睛,全神贯注,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遇到难题,我不再像从前一样轻易求助,而是自己反复钻研,直至找到答案后与众位老师探讨。书法课上,我一笔一划,力求写出的每一个字都刚劲有力、端庄秀丽。终于,我的勤奋换来了优异的表现成果,当先生们夸赞我的学业进步显着时,我的眼中闪烁着光芒,我满心期待着能将这个好消息第一时间告诉皇额娘,让她也能为自己感到骄傲。
除了在学业上力求上进,我还绞尽脑汁想要逗皇额娘开心,缓解她的情绪。闲暇时分,我会跑到皇太后的寝宫,依偎在她身边,绘声绘色地讲起那些有趣的小故事。比如,我讲起自己在御花园里看到有一一只小松鼠为了储存过冬的食物,在树林间上蹿下跳,模样十分可爱,不小心还摔了一跤,引得隆裕太后嘴角微微上扬。又或者讲起曾经听闻民间小孩子在过年时一起玩闹,为了争抢一个小鞭炮,你追我赶,最后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的场景,让皇太后暂时忘却了烦恼,沉浸在这些轻松的趣事当中。
为了增加皇太后的胃口,我可没少费心思。我悄悄找来御膳房的大厨,和他们一起商量如何做出既美味又开胃的菜肴。我想起皇额娘曾经似乎提过喜欢吃酸梅汤,便让御膳房精心熬制,还特意在里面加上了新鲜的水果切片,使其看起来更加诱人。在用膳时,我会亲自动手为皇太后盛上一碗,还笑着说:“皇额娘,您尝尝这个酸梅汤,可好喝啦,喝了肯定能胃口大开。”我还会将菜肴摆放得格外精致,像摆出各种有趣的图案,用新奇来吸引皇太后的注意,希望能让她多吃一点。
我对隆裕皇太后的身体状况极为上心,不管是哄皇额娘开心,还是让她能感受到我成长到能独当一面。除了那份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只要稍有闲暇,他便会立即召见太医院的太医,急切地询问关于皇太后身体的种种事宜。
我刚结束上午的课业,连休息片刻都顾不上,便匆匆命人传太医前来。待太医匆匆赶到,我满脸焦急,语气中带着孩童少有的严肃与郑重:“太医,皇额娘近日精神看起来不大好,时常面露疲态,究竟是怎么回事?该如何调养才好?”太医恭敬地行了大礼,正要详细作答,我又紧接着追问:“是不是皇额娘整日为皇室之事操劳,累坏了身子?可有什么法子能让她尽快恢复精神?”
在保养方面,我认真听取太医的建议,还会反复和太医确认细节。当太医提到要让皇太后多食用滋补气血的食材时,我立刻追问道:“哪些食材最为适宜?燕窝、人参可行?做法上可有讲究?”太医一一作答后,我还不放心,又对擅长药膳的御厨叮嘱道:“务必将这些食材巧妙地融入御膳之中,既要保证营养,又不能让皇额娘察觉是特意为调养身体准备的,免得她又操心。”
得知太后需要静心修养,保证充足的睡眠,我便亲自下令,让整个钟粹宫都安静下来,禁止在太后寝宫附近大声喧哗。我还特意嘱咐宫女太监们,要时刻留意太后的休息时间,一旦太后就寝,便要小心伺候,不得有丝毫惊扰。在从前归皇太后处理的后宫事务上,开始管理,减轻皇额娘的负担。
不仅如此,我还对太医院呈上的每一副药方都仔细查看。太医呈上一张新的调养药方,我都认真端详,虽有许多药材名字他并不熟悉,但还是指着其中一味问道:“这味药有何功效?加入方中对皇额娘的身体恢复有多大帮助?”太医耐心解释后,溥仪才微微点头,放心地让太医去抓药熬制,还反复叮嘱一定要严格按照药方剂量,确保药效。并在这过程中学习药理。虽不能说精通,但也略知一二。
我在养心殿内来回踱步,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焦虑。下令宫女太监退下后,待确定周遭无人,我才压低声音,朝一旁神色恭谨的内务府大臣马佳绍英说道:“马佳大人,我心中实在忧虑。你也瞧见了,皇额娘和众位太妃的身子骨愈发孱弱,虽说太医院的太医们尽心尽力,可这中医有时候见效实在太慢。”我看这西洋各国的医术也有可取之处。(此时怕皇族内的守旧势力反对接触这些西洋医术。)
马佳绍英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思索之色:“陛下所言极是,只是这西医……毕竟是外来之物,宫中众人对其了解甚少。”
我摆了摆手,急切道:“我虽年幼,却也知道不能拘泥于旧法。如今局势不同往昔,皇额娘和太妃们的健康至关重要。我听闻西医在外科手术、病症诊断上有独特之处,说不定能对她们的病情有所帮助。” 我顿了顿,声音不自觉地带上一丝颤抖:“实不相瞒,看着皇额娘久病不愈。虽然有太医调养,但效果始终不能如愿,我们不得不早做打算,以防万一啊。”我只想皇额娘长命百岁。
马佳绍英心中一惊,抬眸看向溥仪,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却也不敢多问这消息的来源,只是慎重地点头:“陛下深谋远虑,奴才这就派人在京城民间仔细打听西医之事,了解他们的医术水平、治病手段,再做定夺。”
溥仪长舒一口气,神色稍缓:“辛苦马佳大人了。此事关系重大,务必隐秘行事,不可惊扰众人。除了皇额娘,也留意一下众位太妃的身体状况,若有合适的西医,寻个时机悄悄请来为她们诊治,切不可让太妃们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