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西洋医术2(第2页)
我听皇额娘这么说,心中一动,忙趁机说道:“皇额娘操劳皇室事务,太医院的太医虽说医术精湛,但儿臣听闻西洋医术在调理身体、缓解疲劳方面也颇有独到之处。儿臣想着,若能请西洋医师入宫,为皇额娘定期调养,想必能让皇额娘身体愈发康健。”
太后微微挑眉,目光变得深邃起来,沉默片刻后,缓缓开口:“西洋医术……虽说听闻过一些,可终究是外来之物,不知靠不靠谱。” 太后语气虽未松动,但眼中已有了几分思索之色,一时间,殿内气氛微妙地变化着 。
我微微欠身,双手不自觉地攥紧,目光中满是关切与诚恳:“皇额娘,儿臣深知西洋医术源自外邦,其门道和效用,咱们还未能完全摸透。但看到您为了皇室资产、账目整日操劳,批阅账册直至深夜,儿臣心疼极了,心中满是愧疚。身为儿子,不仅无法为您分担政务,连让您身体好转这点事,都难以做到。”
殿外微风拂动宫帘,光影在地面摇曳。我顿了顿,抬眼望向太后,继续说道:“儿臣第一时间就去询问了太医院的太医,可他们也只是说,您这是过度劳累导致,只能多休息、慢慢调养。儿臣心想,这远远不够。若能找到更好的法子,让您少受些罪,体能够舒坦些。哪怕只有一丝可能,儿臣都想去试试。这才将目光投向西洋医术,想着没准它真能有独特的办法,帮皇额娘缓解疲劳,恢复精神。”
说完,溥仪双膝跪地,郑重道:“皇额娘,儿臣恳请您给西洋医术一个机会,也给儿臣一个能真正为您分忧的机会。”太后凝视着溥仪,手中的茶盏在光影下泛起微光,殿内一时间只剩香炉中香料燃烧时发出的细微声响 。
我跪在地上,身姿却挺得笔直,眼中满是坚定。微微仰头,目光直视太后,言辞恳切:“皇额娘,儿臣清楚西洋医术来路不明,贸然采用,实在不妥。因此,儿臣吩咐内务府大臣,暗中对西洋医馆展开调查。”
此时,殿内鎏金烛台的烛火轻轻晃动,映得溥仪的身影有些闪烁。我继续说道:“内务府大臣带着精通医术的太医,走访京城中多家西洋医馆。不仅借阅他们的医案记录,还观察西洋医师们的治疗过程,甚至找来一些病患,了解康复情况。经过反复检验,他们发现西洋医术在缓解疲劳、调理身体方面,确有独特之处。”
我微微皱眉,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有位西洋医师,运用独特的疗方法,配合特制药剂,让不少因劳累致病的患者恢复精神。儿臣反复斟酌,确认稳妥后,才敢来向皇额娘启奏。” 说完,溥仪伏地不起,静候太后定夺,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唯有香炉里的檀香,依旧悠悠飘散 。
我伏地片刻,缓缓抬起手,从袖中取出一份叠得整整齐齐的奏折。奏折用明黄封皮包裹,在烛火的映照下泛着柔和的光泽。他双手将奏折高高举过头顶,手臂微微颤抖,那模样仿佛托着的是整个大清皇室的未来。
“皇额娘,这便是内务府大臣呈上的奏折,里面详细记录了调查西洋医馆的经过与结果。”我的声音平稳,却难掩内里的期待,“儿臣担心口述有所遗漏,还望皇额娘御览。”
殿内,鎏金香炉里升起的袅袅青烟,从溥仪身侧飘过。隆裕皇太后伸手接过奏折,指尖轻轻摩挲着封皮,发出细微的沙沙声。我跪在地上,目光始终紧紧盯着太后,大气都不敢出。烛台上的火苗猛地跳动了一下,在墙壁上投下一阵晃动的阴影。
一时间,殿内只有太后翻阅奏折时纸张翻动的簌簌声。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我不自觉地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这份奏折承载着我推行西医入宫的希望,关乎太后的康健,更关系到宫廷医疗革新能否迈出关键一步,能够维护以后宫廷众人的身体健康。终于,皇太后的目光从奏折上移开,我的心猛地一紧,静静等候皇太后的谕示 。
隆裕皇太后指尖摩挲过奏折明黄封皮,缓缓展开内里密密麻麻的字迹。烛火在青铜烛台上不安跳动,将奏折上的文字照得忽明忽暗。开篇是内务府大臣的详细陈奏,上面记载着他们走访的三家西洋医馆,以及从中挑选出的两位西洋医师。
第一位医师名叫威廉,身形高大,金发碧眼。内务府大臣马佳绍英特意安排了三位因不同劳累致病的好友家的下人前去求诊。隆裕皇太后目光扫过文字,读到乔治在诊断时,借助听诊器倾听病人心肺,又用细长的玻璃管抽取病人指尖血液进行观察。用药时,他开出一种名为“洋参精”的药剂,搭配每日两次的背部按摩。不出半月,三位官员纷纷称精神大为好转,睡眠质量显着提升。
第二位医师是个名叫皮埃尔的医师,他从前接诊过五位常年失眠、食欲不振的病患。皮埃尔先是仔细询问了病人的日常作息,随后采用一种名为“芳香疗法”的治疗手段,让病人嗅闻特制的香瓶,并辅以头部穴位按摩。在饮食方面,他给出了低糖、多蔬果的饮食建议。经过一个月的调理,病患们不仅睡眠恢复正常,食欲也明显改善。
隆裕皇太后抬眼望向跪在地上的溥仪,烛火映得他面庞愈发坚毅。她想起这些年来,溥仪时常出入太医院,询问自己的身体状况,还与太医们商讨如何改善自己的膳食。如今,为了让自己身体好转,竟不辞辛劳,派人调查西洋医术。
一股暖意涌上隆裕太后心头,眼眶微微湿润。她轻轻放下奏折,声音带着几分感慨:“皇帝,你能为哀家如此费心,哀家心甚慰之。你确实长大了,懂得为哀家着想了。”
隆裕太后指尖轻轻叩击着雕花扶手,烛火勾勒出她微微蹙起的眉头。尽管心中被溥仪的孝心所触动,但多年身处宫廷权力中心,她深谙其中的复杂门道与各方势力的纠葛。
“皇帝,”太后的声音不疾不徐,带着与生俱来的威严,“你的这份孝心,哀家铭记于心。可宫廷之内,万事都得遵循礼制规矩,一步都容不得差错。”她伸手轻抚衣摆,目光越过溥仪,望向殿外深沉的夜色,“若是贸然将西洋医生引入皇宫,不出半日,这消息便会传遍紫禁城的每个角落。那些恪守祖制的遗老贵胄,定会视此举为离经叛道,掀起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