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练习满文(第2页)


 回过神来,我望着眼前的满文册子,暗暗叹了口气,即便对伊克坦心有不满,为了以后的发展,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练习。


 我是从1911年开始系统性的接受学习,老师是由皇太后及当时的军机大臣袁世凯所选定,为我教学的老师共有七八位之多。


 分别教授汉文化满语文化的经典,以及书法绘画音律,学习礼仪制度。退位后给我灌输复辟大清的思想。


 初见满语老师伊克坦那是1911年的上书房,伊克坦踏入宫廷,开始教授我满文知识。从第一堂课起,他便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姿态,要求我站着上课学习。


 那时的我,面对伊克坦那严肃刻板的面容和不容抗拒的眼神,只能乖乖听从。


 课堂上,我挺直脊背,双脚微微分开,双手自然下垂,像一尊雕塑般站在书桌前。


 每一次书写,都要保持站姿,时间一长,双腿渐渐发酸,腰也开始隐隐作痛。


 伊克坦师傅在一旁背着手来回踱步,眼神锐利如鹰,稍有懈怠,便会招来那严厉的训斥。“满人传统教学方式便是如此,站着方能凝神静气,专心学习,切不可偷懒!”他的声音犹如洪钟,在安静的课堂上回荡。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身体渐渐吃不消。双腿时常累得打颤,脸上也难掩疲惫之色。皇额娘瞧在眼里,疼在心里。皇额娘深知学习固然重要,但也不能让我受这般折磨。


 终于,在一次课后,皇额娘把伊克坦召到养心殿质询,言辞温和却又不失威严:“伊克坦,皇帝年纪尚小,长时间站着上课恐伤身体。且如今时代也在变,这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该适当变通。”


 伊克坦虽面露难色,想要争辩几句,但在皇额娘坚定的目光下,最终还是默默低下头。


 从那以后,我终于能坐着上课了。当我第一次坐在椅子上,身体感受到久违的放松时,心中对皇额娘充满了感激。


 而对伊克坦那原本就带着几分畏惧的情绪里,又添了一丝埋怨。


 回想起这些过往,我轻轻摇了摇头,再次握紧毛笔。尽管对伊克坦的教学方式仍心有不满,但此刻,我更在意的是如何学好满文,不辜负皇额娘的期望。


 烛火在窗前投下我略带纠结的身影,手中毛笔随意搁在砚台旁,墨渍悄然晕染开,洇湿了满文纸页的边缘。目光扫过摊开的满文典籍,那些弯弯曲曲的字母好似张牙舞爪的怪物,令你满心抵触。


 心里想着无论多艰难还是尽量学习,无论是满文的书写还是满语的发音。


 想到由于自己心不在焉,书写错误百出,伊克坦老师的戒尺重重拍在案几上,震得笔架上的毛笔簌簌晃动。


 紧接着,老师将怒火倾泻到溥佳和溥杰身上,责令他们抄书十遍。溥佳和溥杰跪毓鋆毓崇在地上,额头沁出细密汗珠,却不敢发出丝毫怨言。想到他们诚惶诚恐的模样,我的内心泛起一阵愧疚。


 再联想到当今局势,满清皇室势微,身边这些满亲贵族的支持至关重要。唯有学好满文,融入他们的文化圈子,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与拥护。若因自身的懈怠,让这些旧势贵族对自己失望,日后还怎能指望他们在自己的规划布局中任用听话。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低声呢喃,用力攥紧毛笔,指节因过度用力而泛白。烛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将我坚定的身影投射在墙壁上。


 为了不让伴读们再因自己受罚,为了稳固身边的势力,哪怕满文再晦涩难懂,自己也必须咬牙攻克。带着这份决心,我重新翻开满文典籍,逐字逐句研读起来。


 我再次将目光投向满文典籍,烛火明灭间,伊克坦的身影在脑海中愈发清晰。回想起与他相处的点点滴滴,不得不承认,伊克坦才华横溢,令人钦佩。


 伊克坦凭借卓越的学识,在科考中脱颖而出,顺利入朝为官。在满语和汉语方面,伊克坦的造诣极高,是清末屈指可数的满汉双语学者。


 课堂上,每当讲解满文的历史渊源、语法规则时,伊克坦总能旁征博引,将那些复杂的知识讲解得条理清晰。


 从满文的创立背景,到不同时期的演变,再到与汉语在词汇、语法上的异同,他信手拈来,仿佛一部行走的典籍。


 然而,伊克坦虽满腹经纶,教学方法却极为刻板。每堂课,伊克坦总是照本宣科,要求溥仪反复诵读、抄写,对于我的困惑,常常只是简单复述书中内容,很少提供更通俗易懂的解释。


 遇到复杂的语法和发音,即便我绞尽脑汁,依旧不得要领,伊克坦却只是皱眉训斥,鲜有耐心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