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实业投资商议3

隆裕皇太后表示,既然醇亲王对郑孝胥有所了解,那便说一说此人。


 醇亲王载沣听皇太后这么说,便说道:


 郑孝胥出身书香门第,早年即以才华闻名,22岁考中福建省乡试解元,展现出科举仕途的潜力。


 郑孝胥不仅是清末民初的顶级书法家,还以诗文着称,为“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社会声望极高。


 其书法作品如“交通银行”至今仍被沿用。


 郑孝胥曾历任李鸿章幕僚、驻日外交官、张之洞麾下要职等,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尤其在戊戌变法、立宪运动中表现活跃,被视为开明士大夫。


 郑孝胥在清朝历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职。他在仕途上不断升迁,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一定的人脉资源。


 郑孝胥积极参与清朝的政治事务,在地方上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试图通过实业救国等方式来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


 例如,郑孝胥在广西边防大臣任上,致力于加强边防建设,整顿军队,抵御外敌入侵;


 在湖南布政使任上,郑孝胥积极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鼓励创办实业,修建铁路等。


 郑孝胥在大清退位后仍图谋复辟,郑孝胥以“遗老”身份自居,拒绝承认民国的政治立场。


 郑孝胥不仅是文人官僚,还具备强烈的政治野心。他长期参与复辟策划。


 郑孝胥明确表态支持创办实业,一心为朝廷谋出路,对皇室忠心耿耿,常表达复辟大清的想法,给本王留下深刻印象。


 所以本王认为郑孝胥能担当变卖皇室物件筹集资金的重任。


 隆裕太后端坐在凤椅之上,神色凝重又带着几分期许。隆裕皇太后微微颔首,认真听着醇亲王载沣对郑孝胥的讲述,眼中原本的忧虑渐渐被一丝希望取代。


 听完后,隆裕皇太后轻轻叹了口气,声音略带疲惫却又透着决断:“若真如醇亲王所言,郑孝胥有这般忠心与才能,倒是当下能为皇室分忧之人。”


 “如今局势艰难,变卖皇室物件筹集资金一事迫在眉睫,郑孝胥若能办好,也算是为朝廷立下大功。”


 说着,隆裕皇太后转头看向身旁的皇帝。


 凌霄(溥仪)静静地站在一旁,听着醇亲王载沣对郑孝胥的描述,表面上神色平静,内心却波澜起伏。


 前世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些关于郑孝胥的种种往事在自己脑海中不断浮现。


 前世的自己,对郑孝胥的印象极为深刻。


 前世学习的记载中,郑孝胥无论溥仪做出怎样的决策,哪怕是旁人看来荒谬至极的举动,郑孝胥都毫无条件地支持跟随,对清皇室可谓是死心塌地。


 可凌霄也清楚,郑孝胥担任内务府官员期间,有变卖皇宫珠宝文物的行为,骨子里是有些贪财的。


 正所谓不贪财,怎么可能支持皇室变卖皇室资产。


 再说贪财也不算什么不可饶恕的大事,在贩卖宫廷珠宝古董这件事上,不妨给郑孝胥些甜头。


 人有了盼头,做事才更尽心尽力。


 郑孝胥的忠诚,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显得尤为突出。


 此刻,听着醇亲王载沣口中对郑孝胥忠心与才能的夸赞,凌霄心中不禁泛起复杂的情绪。


 一方面,凌霄清楚郑孝胥这份忠诚的纯粹,在皇室衰微的当下,有这样一个坚定拥护者实属难得;


 另一方面,凌霄也明白,在这复杂多变的局势里,仅凭忠诚或许并不能完全改变皇室和自己的命运。


 想到此处,凌霄微微皱了皱眉头,眼中闪过一丝思索。


 暗自思忖着未来的局势与郑孝胥在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心中默默盘算,如何能借助郑孝胥,为皇室在这艰难时局中谋得一线生机 。


 这时,隆裕皇太后微微颔首,声音虽轻柔却带着几分笃定:“依哀家看,郑孝胥对皇室忠心耿耿,又颇具才能,内务府官员一职,此人倒是合适。”载沣也在一旁附和,眼神中透着认可。


 听到这话,凌霄心中虽思绪万千,但还是上前一步,恭敬说道:“皇额娘与醇亲王眼光独到,这实在是极为正确的选择。”


 “即然听醇亲王所言,郑孝胥对大清皇室那是死心塌地。如今皇室衰微,有这样坚定的拥护者,实乃难得。”


 凌霄(溥仪)微微停顿,目光中闪过一丝思索。


 凌霄继续道:“既然郑孝旭能够支持皇室创办实业,那担任内务府官员时,皇室财政入不敷出变卖皇宫珠宝文物的行为,想来郑孝胥也会支持。”


 “在变卖皇宫珠宝文物时给郑孝胥些甜头,让人有所盼头,郑孝胥做事才更会尽心尽力。”


 醇亲王载沣见状,心中一喜,赶忙俯身行礼道:“皇太后、皇上英明。郑孝胥必不会辜负圣恩”


 “本王此次出宫后就着手安排,电报上海邀郑孝胥回京入职,让郑孝胥尽快以内务府官员身份开展事务,为皇室重振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