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大明田税(第2页)


  一亩地收获两百斤稻米,只需缴纳二十斤,余者皆为百姓所有。

  这也是偌大的国家,国库却一直空虚的原因所在,直到许青主张推行了开海通商后,国库也逐渐殷实起来。

  “王爷,这次土地改制的政策,是你提出的吧?”

  “嗯。”许青轻轻点头,问道,“张大人觉得这个政策如何?”

  毕竟张昶是两朝户部尚书,许青也想听听他的看法。

  “嗯,下官十分赞同。”张昶笑道,“如此一来,不仅能让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同时也能充盈国库,不过……”

  “张大人有话不妨直说。”

  张昶沉吟道,“不过富绅那边不怎么好处理啊!”

  “历朝以来,都是皇上和士大夫共天下,他们手握大量财富,入朝为官的大多都是世家出身,这些人在当地威望极高。

  远的不说,就拿唐、宋、元举例,国家施政都要保住这些人的利益,不然万难实行,而这次王爷你动了他们的利益……”

  顿了顿,张昶满含忧虑道,“别的不说,就那金銮殿上的官员,除了跟着皇帝打天下的武将,余者有九成都是世家子弟。”

  “虽说眼下文臣势弱,但他们背后可都站着一个大家族,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些人肯定会团结一致,共同抵制新政。”

  张昶苦笑道,“历朝都不缺改制革新的能臣,可真正能得以实行却寥寥无几,大多都还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究其原因不过是一个‘利’字。”

  “张大人说的是。”许青点头表示认可,随后道,“可若是将他们的利益转移到海上呢?”

  张昶怔了怔,苦笑道,“周边几国远远消化不了我大明的商品,最多三年光景就会饱和,下官看得出来,他们也看得出来,因此,他们是不会轻易放弃耕地的。”

  “要是将生意做到远洋呢?”

  “这个……”张昶皱眉想了想,随即摇头道,“难啊!路途太远了,往返一次要大半年,甚至数年,中途出现一

  点儿纰漏便是血本无归的下场,他们不会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