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让贤(第2页)

赵柽眯着眼站在南班中,抱着笏板,眯着两眼睡着似的,仿佛挑起事端的人不是似的,对或感激、或憎恶、或不解的眼神熟视无睹,此时的场景早就在的意料之中。

经历了元夜的事情后,郑红梅好像也想通了,觉得频频遇险,都是太子之位惹得祸,便也不再坚持,反而鼓励他早日表,这样既可保住的平安,又有了拥立让位之功,即使新君登基也只会厚待他。至于皇的态度,他也分析过。赵佶提倡复古礼,教化臣民,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正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他开始想立赵楷,后来想立赵柽,可不立嫡长,说了半天等于又打了的嘴巴,为这他已经纠结很久了,赵柽此举不过是顺水推舟,帮他下了决心。

能不能得到满朝文武的同意,这个问题更简单,蔡京一直未在立太子的问题表态,冷眼看着两边争斗,就是在等合适的机会再站出来,显示的威严,取悦新君。赵柽看准了他的心思,提出来,就会逼着蔡京表态,让他站队,只要他同意了,就代表了满朝一多半人的意见。像王黼,蔡攸等人现在还不成气候,即使反对也不会影响结果。再说当初蹦的很欢的杨戬现在风头不比梁师成,他明智的退出争端,‘其政从商’大笔的捞钱,不再掺和这事,宫中嫔妃自有郑红梅弹压,谁也不敢造次,立储之事水到渠成。

二月甲寅,赵佶祭天地,拜祖庙,昭告天下,立定王赵桓为太子,入住东宫,成为未来的接替人,这比历史推迟了一年。

立了太子,赵佶大赦天下囚徒,改赵柽兖王封为燕王,对赵柽宠爱依然不减,仿佛更胜从前。赐钱百万贯,另择良地重修王府,准其自由出入宫禁。可是立储之后,赵柽却变的异常低调,除了朔望朝,入宫请安,每日窝在府中读练剑,出了房进伙房,不再混迹街头,仿佛变了一个人。

府里的人现在见面都躲着王爷走,倒不是怕他,而是怕吃他做的。这几日他将大米、黄豆、绿豆、芝麻等洗净炒熟,磨成了粉,分成几份,有的放盐,有的搁,然后放到模子中用重物压缩成小块,然后就拿出来让大家品尝。王爷的厨艺之高,府中无人不知,能吃到王爷亲手做的大家当然高兴,可这次张嘴一咬,好悬没把门牙崩下来,这‘点心’硬的像石头,根本无法下咽。王爷的发明失败了,却不能浪费,命令大家把点心敲碎了用开水成糊都吃了。

王爷并不甘心失败,再接再厉,又重新试制,却屡战屡败,他看到大家有了抵触情绪,索性把伙房关了门,让大家一天三顿都吃这个,完了还要每个人都发表意见,他都用心记了下来,再重新试制今天王爷做的‘点心’终于能让大家满意了,虽然硬,但是总算能咬得动了,不大好吃,却能勉强下咽了,王爷这才罢手,可他没有停手,又做了一批,分成了几十份,分别储存到了阴凉、潮湿、干燥、高温等不同的地点,说是要检验这种点心的保质期,大家听了都是一阵恶寒,这要是再放几个月还能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