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异类(第2页)
其实赵柽与何去非他们在军事上的分歧不止这些,在整军时他们也曾争论过。按照此时的军队编组,兵法有云:夫士卒疲勇,不可hun同为一,一则勇士不劝,疲兵因其所容,出而不战自败也。
故兵无选锋曰北,吴谓之解烦,齐谓之决命,唐则谓之跳dang,是皆选锋之别名也,兵之胜术无先于此。凡军众既具,则大将勒诸营,各选精锐之士,须矫健出众、武艺轶格者,部为别队,大约十人选一,万人选千,自大将亲兵、前锋奇伏之类,皆品量配充。
又有大勇敢死乐伤者,聚为一卒,名曰冒刃之士;有锐气壮勇强暴者,聚为一卒,名曰陷阵之士;有奇表长剑接武齐列者,聚为一卒,名曰勇锐之士。。。此外还有勇力之士、寇兵之士、死斗之死、死愤之士、励钝之士、必死之士、悻用之士、待命之士等种种之分,集而别之,礼而厚之,属之于大将,有急则随事呼用,使各使所能,无不尽力致效也!
这种编军的方法在冷兵器时代确实有其好处,但是强者恒强,弱者更弱,胜了还好说,要是败了,便是一败涂地,更有可能强的在前边一开打,略败象,那些弱的便会军心浮动,一旦督押不力,便会一哄而散,甚至引发兵变!可是赵柽除了自己的近卫和斥候队这些特种兵,其他部队都是以专业划分,采用强弱搭配、以老带新的方式编制部队,讲究的是平等,这样各军战力平均,有利于提升整体战斗力,而且术各有专攻,也便于管理。
新军再一个另类的地方就是官不贪财,自古至今各朝各代都是以高官厚禄笼络大将,大将也是利用各种小恩小惠团结手下。到了此朝,地方官员都有添支钱,比如一个知县每月给钱十贯,米两石,面五石,给五个仆人的餐费,两匹马的饲料。
除了添支钱,地方官府还给‘公使钱’,分别支给帅臣监司、知州、通判、幕职州县官、监当官及统兵官等,每月供给帅臣二百贯,都统制每月二百贯,统制每月一百五十贯,正将每月五十贯,准备将则为三十贯。这样供给钱便成为官员个人的招待费,可以si以自奉,成为一笔数目可观的变相俸禄了。赵柽的部队中,大家却都自觉的把公使钱交给计司,除了公用,结余的都充作伙食费,给本部的士兵改善生活了,公使钱名副其实!戌时正,熄灯号声响起,营区中只剩下营外三十步外还有篝火,其余的火光全熄,一刻钟后,除了轮值的军校硕大的营地中已经看不到一个人。赵柽此时已回到自己的寝帐,他是王爷当然住的地方要大一些,人能够站起身,一道幕帘将整个帐篷分成两部分,地上铺着毡毯。前边是他办公的地方,也不过只有一盏灯,一张矮几,一个坐垫,帘后就是他休息的地方。
马上就要进入腊月,已是滴水成冰的时节,到了夜间气温更低,赵柽坐在帐中,搓着双手,审视着铺在桌上的地图。他们从开封到河东路治所太原有千里之遥,按照枢密院给出的行军路线,开封-郑州-怀州-隆德-辽州-榆次-太原,穿行数州,走的是传统的路线,也是靖康之变时金军西路军南下的路线。他们是骑军,现在天气虽说寒冷,但是道路都冻实了,便于马匹、车辆行走,按照日行七十里的行军速度,大概半月即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