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关系(第2页)
“小哥儿真是好运气啊,老夫还不知小哥儿名号却跟你啰嗦了半天!”阿疏见赵柽将鱼利落的放进边上的木桶,而鱼无论如何挣扎却无法摆脱被抓的命运时,突然意识到自己本来是套这个年轻人话的,没想到连对方的名姓还没弄明白,自己却被他查了个底儿掉,心中暗惊,这年轻人绝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
“哦,小可姓赵,家中人都叫我赵二!”赵柽‘随口’说道。
“失敬,公子是幽州赵氏哪一支啊”阿疏问道,辽国南侵后,为了维护统治,与汉人大族结好,培养了一批汉族官僚世家,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燕云地区的韩、赵、刘、马四大姓。他见年轻人身穿汉服,留长发便知其是汉人,既然姓赵就可以肯定是赵氏一族。
赵氏指赵德钧家族。赵德钧原为五代时幽州军阀,辽太宗攻太原,赵德钧及其子延寿兵败被俘。不久,赵氏得辽廷重用,辽升幽州为南京,便将赵延寿派往南京做留守。在辽太宗耶律德光攻打中原灭后晋的过程中,赵延寿立有战功。辽世宗即位后,担心赵延寿权势过重,滋生野心,便削夺了其兵权。但赵氏家产并没有被籍没。
所以,燕京赵氏家族仍显赫于辽,其有三子,除长子延寿外,次子延密曾任河阳节度使、云麾将军,拜太尉;三子延希曾为左监门将军,司徒。孙辈四人,皆在辽为官,任节度使、太尉、司徒等要职。后虽家族开枝散叶,溯源都为这三支后裔,因此阿疏才有此问。
“家祖行二!”赵柽略一思索答道,可此赵氏却非彼赵氏。他的回答虽有欺瞒之嫌,但是却留有余地,自己姓赵是真的,他祖籍涿州说是幽燕人士也沾边,自己是太宗一系,祖上行二也没错,至于你曲解了意思就不关我的事情了。
“哦,公子也是将门之后啊!”阿疏也知道赵氏在辽国,尤其是燕京地区很有影响力,他也听说了宋朝出兵伐辽,估计是年轻人家族中为防万一,将其安排到这边避难的。可再往下问,这赵二就开始敷衍塞责,旁顾言他,这让阿疏觉得这个年轻人愈加神秘,也对他更加有了兴趣。。。
今天赵柽先是故意装傻,让阿疏放松了警惕,然后又突然出言相激,使他情急之下忙着为自己辩护,说了半天后才明白自己被人耍了,然后又故作神秘,成功的引起阿疏的关注,赵柽的目的也就已经达到,便亲手将鱼做了,邀阿疏共食。
赵柽了解像阿疏这种有家难回的流亡者的心理,他们在异国他乡寄人篱下,看他人脸色过日子,听得太多的承诺,经受了数不清的失望,早就变得小心翼翼,十分油滑,轻易不会相信别人。如果上来就说‘我帮你复国,干掉阿骨打’,估计阿疏一定是以为他疯了,这种事情急不得,只能先慢慢培养感情,取得其信任!
在封闭的空间中其实每个人都会感到孤独,也希望能有人能说说话,哪怕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自从阿疏和这个年轻人搭上话以后,便每天盼望着天亮,能在园中和他一起聊聊天,虽然不能放下戒心,但是话却越说越多。而阿疏也发现也从谈话中觉察到这个赵二绝不是面上看到的‘三百’,而是一个心思机敏,头脑灵活,城府很深的人。但这并妨碍两人每日愉快的晨谈,反而让阿疏觉得两人有些相见恨晚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