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失手
“都仔细搜过了”顺子将靴子扔在地上扭脸问道。
“头,都搜过了,没有找到!”一个手下摇摇头道。
“他们的包裹和庙中都仔细找过了吗”顺子看看地上的几具‘裸尸’又问道。
“头,都翻遍了,没有找到,看来这几个人都是诱饵,是用来吸引我们注意的,正主恐怕没有从这边走!”那人回答道。
“活口怎么说”顺子皱皱眉问道。
“他是一问三不知,只说是奉命在此集合,至于做什么不知道!”
“点火,撤!”这些人身上没有发现密信,顺子有些沮丧,这也说明这封信的重要。
行动队员迅速撤出,将小庙点燃,越烧越旺,横梁和立柱垮塌下来将一切痕迹掩埋在废墟,没有人会在乎在荒郊外一座小庙的存在已否,而这些人也不会被发现。即使被发现又能如何,战乱时期最不受人重视的就是人…
顺子这边失手了,薛海这边也没有新的发现,但是他却选择了另一种思维方式。薛海认为王爷和顺子的判断有误,他认为选择金国不会选择一个寂寂无名的小人物来完成这种事关两国长远关系的任务,那样显得既不郑重。也不符合王爷的身份,虽然这些都是假的。传递这份‘密议’的人应该是有身份的人,所以他把目光放在了往来金使身上。
那个时代还有大使馆一说。往来的各国使节们都住在四方馆中,薛海将这里作为监控的重点,尤其是王汭,很可能就是他作为‘死士’来完成构陷王爷的最后一步。这家伙护送张邦昌来京后没有离开,和议签订完毕后还是没有离开,而在京中表现的却十分活跃,经常出入酒楼勾栏,宴请朝中官员,与三教九流都有联系。
薛海很快发现监控金使的并不是只有自己这伙人马。皇城司的人也在盯着王汭的一举一动,而他们比之自己更有便利条件,因为皇城司的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职权隐瞒身份安插到四方馆中。可他们唯一的优势只有他们隐秘的身份,陌生的面孔,没有人了解他们的来路,不知道他们的目的…
随着金军的退兵,局势逐渐平稳,朝廷以归田劝耕的名义遣散了各路河北义军,却只给予了微薄的遣散费。而这次河北的几场大战都是以义勇为主力打下来的,正是他们付出生命和鲜血才阻止了金军的继续南侵,可却无法得到应得的待遇。
赵柽对此却无能为力,几次上书都被驳回。朝廷的这种薄情寡义的作法让人心寒,如果下次朝廷再有事情,谁还会主动应募。为国出力他能做的只有暗中命赵忠等人将缴获的军资和自己的赏银补贴给众人,略尽点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