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形势所迫(第2页)
因为游牧民族生活的地域气候条件相对恶劣,不利于发展农业和其它行业,对他们来说唯一可行的行业便是发展畜牧业。但光靠养个几千头猪、牛、羊、马哪里能养得活几十万部落成员,如果赶上哪年风不调雨不顺,牲畜便会大量死亡,难以生存的游牧民族们便会很自觉的将目光转向南边富庶的邻居。马背上的勇士们在长达数千里的游牧和农业分界线上随便打个地方搔扰一下,顺便掠夺一些牲畜和粮食,人口回去过冬便成了游牧民族们的习惯做法。
所以历代中原王朝都对这些游牧民族感到比较头痛,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对付他们,千年来其中除了汉武帝刘彻和唐太宗李世民曾成功的击溃这些匪徒加恐怖分子外,其它的统治者对他们都是一筹莫展,大部分时候采用的办法便是息事宁人,给点钱物,让他们少来惹是生非。
这种靖绥政策一直到了辽国统治北方时期才有所改变,草原上不再有一统江湖的武林霸主,而是呈现出群雄争霸,百齐放的热烈场面,而这正是辽国统治者所非常希望看到的局面。不过到了辽国在北方统治的最后时光里,失去控制的草原游牧民族经过相互间的整合与吞并逐渐强大。起初如日中天的女真人凭借自己强大的骑兵和半游牧民族的血统通过战争和杀戮使他们臣服。但好景不长,随着金国将目光转向更加富庶的大宋,军事重心发生了转移,而接下来的十数年金国在战争中一败再败,对西北的草原民族控制力下降,他们又如浴火重生的野草般重新发芽,蔓延开来,不断发生叛乱,与金为敌。
现在兀术已经得知大宋和西夏联军已经分兵两路西征高昌,在他眼中大宋这次出兵实际上是在显示自己强大的武装力量,是为了镇服漠南、漠北那些游牧民族,挑战西辽在西域的地位,攻灭高昌不过是顺手牵羊。而高昌也向金称臣,兀术也想去做个国际战士,但金国现在哪里有实力去与宋夏联军对抗,能做的只能是默默为他们祈祷。
可现在已经有了宋出援高丽的先例,金国却对自己的属国处于危难时坐视不理,视盟约如厕纸,定会给世人留下极其恶劣的形象。而宋此前还有救援蒙兀部的先例,这已经使大宋在大漠南北各部之中有了良好的口碑,视为可以依靠的朋友和兄弟,私下里奉为老大,只怕这次出征后不知道又会有多少部族走上投宋叛金之路,结局就是金国将失去对西北草原大片领土的控制权……
国内、外的形势虽然已经呈现出金国不利的局面,但金国统治阶层的汉化改革在持续数年的血雨腥风终于尘埃落定,基本上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各项封建礼仪制度开始日趋完善,金国已经走上封建化的康庄大道,大家以为天下可以太平了,在新皇的带领下,金国会再一次走向了繁荣富强的道路,其成为金国继阿骨打和吴乞买之后的又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