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漫漫西征路(四)(第2页)

在这样的时刻,陈东再次被推到了赵柽的视线之中。他身怀为国为民之心没有一个人会质疑,做事也一向公正廉明,便是对他心怀成见的人也不得不佩服。更是难得的是他有在西北基层工作的经验,也有在中央担任要职的历练,已经退去了早年的青涩和狂热,变成了一个沉稳睿智的中年高级领导,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

但问题是陈东现在是御史中丞,位处当朝宰执之列,而以他的年纪和作为任谁都会以为其不出十年便可成为当朝宰相,登上权力的巅峰。而如果前往漠北则充满了变数,不说建功立业很可能连小命都会丢在那里。再说那边局势复杂,各方人马虎视眈眈,且民风彪悍、缺乏教化,想立住脚都不易,出成绩更难。反而是一旦出了差错,便将半世英名尽毁,更别提大好的前程了。

赵柽也一直将陈东作为第二梯队培养,若将他派往漠北确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历练,如果能做满任期不论成败都会对他今后的仕途大有裨益。但话说回来,在那么个地方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这也许会将他毁在那里。而正当赵柽犹豫不决,琢磨着如何处置的时候,陈东却主动送上门来了,要求外放漠北任职,去西北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

听完陈东的一番陈词,赵柽当然十分高兴,但他还是向其讲明了其中利弊和面临的风险,治理西北不同征战不是朝夕可成,也许需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功夫。可陈东表示即便前方困难重重也不比当年皇帝创业时的艰辛,愿倾自己毕生之力为国为陛下治理西北,西北一日不定他一日不归……结果是陈东捧着一幅皇帝御笔亲提的‘真丈夫’三个大字出了殿门。几日后圣旨下,成立西北路,管辖漠北诸州,暂以镇州为路治,任命陈东为西北路制置使,加少保;以户部侍郎乔坤改任西北路转运使,加尚书衔;以河北州军总管岳飞为西北路安抚使兼兵马总管,统领二万兵马出塞。同时今年退役的禁军和州军官兵一律前往西北编入屯田军。同时将出塞官员、兵将薪俸提高两级发放,携带家眷者给予安家费,并妥善安置。

两日后再下诏令,命户部招募百姓前往西北屯田,可资助路费、提供土地并发放农资,当然也号召商户巨贾前往西北经商、购置土地;责成刑部将刑期三年以上刑徒全部徙往西北屯垦;然后又从河东和夏州、灵州各部征召牧民三万帐迁往西北,以固边防。

圣旨一下,各部都忙乎起来,而边情紧急时间不等人,于是陈东先行一步前往镇州传旨并连同赴任。他胆子也是大得很,为了赶时间只带了十几名亲卫和几个幕僚便自京城出发,到了大同后找了两名向导备了些物资便一头扎进了大漠。途中艰辛自不必言,幸运的是一路上居然没有遇到马匪和逃散的残兵顺利的到达了镇州,可食物、饮水几乎耗尽,若是在耽搁两天也就搁在茫茫沙海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