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难挡其锋(第2页)

出于以上种种考虑,萧翰里剌做出了坚守大营。适时出击,歼灭宋军的决定。他认定自己可以守住大营,且只要自己运兵得当完全能击败宋军。至于面对敌众我寡的形势。他并引以为意,西辽军自脱离耶律延禧政权走上独立建国之路的那一天,哪一仗几乎都是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以少胜多,横扫整个西域,奠定了今日的霸业。

面对列阵步步紧逼的宋军,萧翰里剌不能眼看着自己的防御纵深被一步步的压缩,他以为东边的宋军骑军对自己的威胁最大,只要将他们击败就能稳固住自己的防御,甚至引起宋军全面的崩溃,因此他将营中主力布置在东边,南、北为两翼,只以少量兵力予以监视。

此刻宋军已经发现辽军列阵布防,在距他们三箭之地停下布阵。萧翰里剌知道这个时候是一支军队最为脆弱和混乱的时候,而宋军缺乏步军只以少量游骑在阵前游弋作为防护,他立刻派出三千铁趁其立足未稳骑发动冲击,使其难以扎住阵脚,然后再遣军分成几个波次不断冲击,动摇其阵,直至破阵击溃。

三千西辽军接令后从高地上倾泻而下,马借地势,人借马势,速度很快便提了起来,以势不可挡的威势冲向宋军大阵。西辽士兵也多是出身于游牧民族的突阙人,他们弓马纯熟,在号角和口哨声的指挥下于运动中不断调整阵型,排出了三个锋矢小阵,各自在其统领的率领下向宋军中军展开冲击。他们虽不如宋军龙骑和骠骑冲阵时队列严谨整齐如排山倒海一般,可也有着无坚不摧的气势!

萧翰里剌在高地上瞭阵,战场上的情形一目了然,面对西辽军突然而至的冲击,宋军在阵前警戒的游骑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对手,他们只能一边发出警报,一边向两翼退去用弓箭回身攒射骚扰,根本不敢正面相抗,可这种阻击无异于隔靴搔痒,对于大队冲锋的西辽军起不到多少作用。宋军接到示警发现西辽军的进攻后,正在列阵的大队也是一阵骚乱,他们纷纷向后和两翼退却。萧翰里剌见此情景心中暗喜,那些部族军果然和宋军不是一条心,不过是贪图宋朝的赏赐或是在其威逼下不得不出兵作战的,现在一到了关键时刻便想着自保,这种乌合之众如何能抵挡的住自己的铁骑。

两军间的距离迅速接近,西辽骑兵们已经知道自己的骑弓逊于宋军,在对射中难以占不到便宜,索性放弃了弓箭攻击,纷纷举盾护住要害,抽出弯刀直接冲阵厮杀,所以他们不断的以刀背抽打战马,以期将马速提高到最快,产生最大的冲击力,那时手中的弯刀只需轻轻一带就能割下敌人的头颅。

但事情好像没有这么简单,萧翰里剌看着纷纷后撤的宋军骑军一退,将正牌的宋朝禁军露出来了,阵前摆着一溜铁车,难道他们要以车阵阻挡铁骑冲击还没等他琢磨透,答案已经有了,只见铁车前火光一闪,发出闷雷般的轰响,隔着那么老远他胯下的战马都感到不安,打着响鼻不停的踢着地面显得十分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