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前进(第2页)
在波斯语里,巴格达一词意为神赐的地方。八世纪初阿巴斯王朝第二代君王阿里发曼苏尔发现这里是水陆要冲,并且气候宜人,便在原来小镇的基础上动用能工巧匠和民工十万之众。前后历时四年,在底格律斯河西岸终于建成一座富丽雄伟的新城池。并正式定为阿巴斯王朝的都城,曾命名为‘麦地纳?色兰’。意为和平之城,但习惯上依然称之为巴格达。
七、八世纪是巴格达的繁盛时期。城市中大兴土木,一幢幢富有阿拉伯风采的建筑相继出现。曼苏尔又在城郊另建一座宫殿‘永恒宫’,并在河东岸为皇太子建营垒、府邸和清真寺,河东西两岸用浮桥连接,互为犄角之势,使其成为当时中东广大地区最重要的文化与贸易中心。
八世纪中期至九世纪,巴格达城再次扩建,广建清真寺、宗教学校、图书馆、天文台、客栈、驿馆、市场、澡堂及市政交通设施。于此同时学术活动也十分活跃,各派别的学者在宫廷的赞助和庇护下,著书立说,在古兰经学、圣训学、教法学、凯拉姆学及文学艺术方面均作出了重大成就。这些使该城进入全盛时期,成为哈里发帝国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和宗教中心,同中国唐朝的京城长安、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一道被誉为当时世界三大名城。
…………进军的道路越来越不平静,在距巴格达城二百里时,舰队不断受到来自岸上和水上的骚扰,以致不得不几次停下来以舰炮驱散来敌,可对于绵延十数里的舰队来说也是不堪其扰,大有顾此失彼之感。面对当前形势,马威和几位将领商议,步骑军弃舟登岸,沿河岸结阵而行,攻占沿岸的城堡,扫除城外的敌军据点。
步骑军选择了一处水面开阔,河岸平缓的地点登陆结成阵势,龙骑兵游弋在队伍的外缘负责侦查敌情和驱离靠近大队的小股敌军;骠骑兵则布置在中间组成一道坚实的隔断,为龙骑提供支援;步军则处于阵列的内侧,不过他们的机动也是依靠从沿途‘征调’的车辆,即可免于在酷暑中行军之苦,也可跟上骑兵的脚步;而船队伴随大军缓行,并为陆军提供火力掩护和辎重。李贡
其实最令宋军苦恼的不是敌军的骚扰,而是这里酷热的天气。白天太阳整日炙烤着大地,人稍微活动便是一身大汗,即便是晚上和凌晨似乎也相差不多,好在大路都是靠着河流,使他们不必为寻找水源发愁。
为了保持战斗力,马威下令除负责警戒的部队外,士兵可以脱下皮甲,着单衣行动,但是武器装备不能离身。并将行军的时间安排在日落之后和日出之前,白日在岸边的树林中宿营休整。宿营时严格按照规定挖掘壕沟,修筑工事,布置明暗哨,且宿营地必须在舰炮的有效射程之内。
而自从步骑军登陆后与敌直接冲突的此数也开始增加,塞尔柱往往会选择宋军行军时突然快马杀出冲击宋军大队。这些骑兵头戴圆锥形战盔,盔顶上有一簇彩色马鬃,身披锁子甲,左臂上缚着圆盾,盔甲外面还穿着长长的披风。战马的头、颈、胸等部位也都挂着马甲,马镫上插着长枪,枪上飘着枪旗。身上带着弓箭,长刀,有的马鞍旁还挂着战斧或是铁骨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