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左右舆论(第2页)
赵柽利用宋、金两国漫长的边界线与议和后相对平静的局面,在边境地区投入大量资金兴建了一批农、牧为主的城镇,其可吸引内地的人前往屯垦戍边。还可以让此与国境线那边生成鲜明的对比。一边的人生活富足,衣着鲜亮。住着厅堂明亮的大瓦房,走在繁华的城镇上;而另一边则是荒凉一片。住的是简陋的草棚、毡帐,终日与野兽为伍。
这种物质上的对比会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反差,让人心生羡慕,尤其是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金国各族底层民众,使他们向往着有朝一日也能到大宋来统治,以此减少入侵后来自平民阶层的抵挡,得到他们的帮助。同时也可以此为诱惑吸引金国的人口南迁,让生活在金地的汉民产生强烈的回归愿望,来削弱他们的实力,获得情报。
建立在边界上的榷场同样可以作为宣传的战场,通过他们的眼睛和耳朵让敌国的商人们将大宋的繁荣和富强带回国内。还可以通过生意上的往来给予小恩小惠加以收买,让他们成为给大宋唱赞歌的喉舌,有意识的将宋、金两方的优缺点放到一起对比,使金国人对当权者产生厌恶心理,渴望他们被推翻,自己获得‘解放’。针对于金国的精英分子的计划也在实施,大宋利用情报人员收买敌国的官员、贵族让他们充当大宋的吹鼓手,影响统治者对形势的判断。崇尚汉文化的女真知识分子通过特殊渠道收到被‘改编’的汉文典籍。赵柽以此方式进行大量潜行默化的传播活动,将中原的自身体制优越和价值观的普世性介绍给他们,从而影响他们的思想,进而使这些人对金国现行制度产生强烈的不满,又通过他们彼此的交流将这种思想传播开去,从上层瓦解敌人的抵抗意志,接受大宋统治的思想。
当年美国以‘可口可乐’为媒介将西方文化传播到整个世界,而赵柽没有那个本事造出那东西。可他有茶、酒这些以广为各地文化接受的东西,他便将中原茶酒文化中的精华剔除,留其糟粕,并加入宫廷奢侈元素,基本上就是将当年蔡京蛊惑他爹那一套复制出来通过商贸和民间交流渠道送入了金国上层社会,培养他们学会‘享受’生活的美好。
为了配合这项‘文化’输出,赵柽不惜动用国家的力量,通过外交渠道反复交涉,得以在金国的上京城最繁华之地开设了一家‘宋馆’,这是一家集餐饮、娱乐和奢侈品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商贸体,不仅建筑样式是中原的,工作人员也全部来自大宋,就连其中使用的一只茶杯、一双筷子也是由大宋最为有名的工坊制作,据传主厨的是曾为大宋皇帝赵二的御厨,卖的酒都是襄邑御酒坊出品,店里销售的香水、琉璃等物在大宋都是千金难求。
一系列的运作之后,宋馆还未开业便已名扬金国的上京城,开业后马上吸引了诸多人的关注,当一道道精美的佳肴由金杯玉盏送上时便已经征服了女真人的心,而里边那一套繁琐贴心的服务也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贵族式的享受,知道平日佩戴的那些硕大沉重的金链和耳环不过是土豪们的最爱,懂得什么叫儒雅、彬彬有礼,理解了这才是大宋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