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密立储君(第2页)
当初有人认为皇长子赵谦为嫡出,只要无大过必会继承大统。可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因为皇帝出身并非嫡长子,因此一直有人质疑,而依着皇帝的性子,定会从其他皇子中选择一个继位,以显示‘帝位是贤者居之’,为自己‘正名’。
而随着‘让位风波’的结束,皇后被迫称病。后族驱逐出京,人们又开始唱衰皇长子。认为这一切都是皇帝为了给另外两名皇子扫除障碍而为。这时储君最热门的人选就变成德妃所出的赵诎。因为随着朝中官员的更新,当年潜邸之臣纷纷上位。大家口中虽不说,但是心中谁都知道德妃和皇帝的感情最深。且其因为同样出身潜邸,和军中和内廷大佬们关系极好,其子继位定会得到朝臣普遍支持,能顺利继位。
但随着皇帝北巡与契丹贵族公祭黑山后,人们的看法再次改变。他们认为大宋现如今内政平稳,百姓安乐,动乱只会来自于那些归附的异族,而皇帝为安抚契丹也许会将皇位传于三子赵诤。虽然德妃也是出身契丹贵族,但其身份显然不若贵妃余里衍蜀国公主的地位高。
不论外界如何猜测,其实赵柽心中早已有定论,无论是出于传统还是血统,如果不出现意外帝位终属于皇长子赵谦。而他迟迟不肯立储,一则不愿因此而引起朝臣们的拉帮结伙,图谋不轨;二则赵柽也需要考量长子能不能担当大任,是否具有成为一国之君的品德,能不能通过自己的考察。
而赵柽也在着力培养赵谦,只是方式不为人接受。他没有在宫中专门请名师教导,而是将其送入宗学完成基础教育,消除其特权思想;其后又令其隐姓埋名进入讲武堂学习军事,让他熟悉军事的同时,也接受锻炼,不至于成一个听到枪响都会吓得不知所措的懦夫。
在赵谦完成学业后,赵柽又将其送往漠北接受边陲霜刀雪箭的洗礼,其服役两年后,如今其已经转入镇州制置司担任参军,同时接受陈东的教导,学习如何治国的同时,也沾染些陈东身上的刚正之气。赵谦的表现目前来说还令赵柽满意,因此他决定在亲征之前将其立为太子……“见喜,你过来!”赵柽写完两份诏书又亲手用玺,将两份诏书卷好分别放入几上的两个精致的金质盒子中,才叫见喜过来。
“陛下,已经准备好了,是否现在便封存!”见喜急忙凑了上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