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孤独麦客

简单介绍下休耕轮作制度(第2页)

以人口最密集、商品经济最发达的低地地区今荷兰、比利时为例,一个典型的庄园运作模式是

第一年:

春播地A种荞麦。

秋播地B种黑麦。

休耕地C种牧草低地一般是苜蓿,法国是驴喜豆,西班牙是紫花苜蓿,注意,这都是豆科牧草,有根瘤菌固氮,能从大气中吸收氮元素,固定到农田里,增加养分。

第二年:

A种豆子有根瘤菌。

B种牧草,庄园主规定第一年种植黑麦留下的茬要翻耕后留在地里,然后在此基础上种牧草或芜菁,主要是喂养牲畜,但有时候也会不收获牧草,选择将其翻耕入泥土中,作为绿肥留在地里。

C种小麦。
从两年的对比来看,第一年C是休耕地,第二年B才是休耕地;第一年B是秋播地,第二年C变成了秋播地

第三年:

继续轮耕。

这里额外提一句,为什么欧洲人喜欢换着种农作物呢?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有些害虫往往是针对特定农作物的,换着种能提高产量,减少损失。

另外,谷物无法有效抑制杂草生长,会带来繁重的锄草工作,干脆轮种牧草得了,有些品种的豆科牧草,往往能建立对杂草的优势这個我不太懂,欢迎有识之士科普。

可能你们也看到了,在主粮之外,欧洲人一定要拿三分之一的土地种牧草饲料,宁可牺牲这部分粮食产量也要这么做。

为什么?其实是为了养大量牲畜。

为什么要养大量牲畜?这个我也搞不懂了,哈哈,可能跟文化、传统有关吧。

当然,养大量牲畜也不是坏事,效率也不低。

牲畜可以积聚肥料,比人能拉多了。

首先,建一个牲畜栏,把牲畜养在里面,可能会分类别关起来,这个我不太清楚。

其次,牲畜直接在牲畜栏里撒尿、拉屎。人们往粪尿上添加沙土和泥炭好像也是一种肥料以吸收液态粪肥。

第三,定期把这些沙土、泥炭、粪便清理出来,堆熟之后肥田,给种植粮食的地块增加养分。据欧洲人发现,有些经济作物特别喜欢这些肥料,长势良好,比种主粮长得还快。

第四,喂养牲畜的饲料就是休耕地上种植的苜蓿、驴喜豆之类。收割回来喂养,有时候会晾干一部分用作冬季饲料。

冬季饲料肯定是不足的,因此欧洲人有深秋杀牲畜的传统。而杀牲畜,需要大量香料腌制,这也是欧洲大航海时代香料需求激增的主要原因人们富起来了,吃肉的人多了,西班牙、葡萄牙的腌制火腿销量激增,连带着香料需求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