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孤独麦客

第一百二十二章 挣命

 河面上风有些大,吹得旌旗呼啦啦作响。

 三天时间,浮桥就立了起来,先头部队渡河。

 第一批过河的是银枪军两千四百人。抵达河北岸后,就地列阵,与枋头驻军互相呼应。

 紧随其后的是一批辎重后勤人员,大车小车、驮马驴骡,满载各类物资,沿着浮桥抵达北岸。

 “风太大,稳住。”一辆装着石磨的牛车行了过来,浮桥摇晃不休,维持秩序的辅兵什长连声大吼。

 “别慌,稳着哩。”驭手笑道。

 什长也笑了,道:“我是怕石磨掉河里了,没饭吃。”

 “河北没石磨么?”

 “少。他们麦子种得少。”

 过去几年内,由畜力驱动的小型石磨在河南渐渐流行开来,主要原因还是食品结构的改变:冬小麦种得多了,自然需要石磨。

 而在此之前,富贵人家是靠水力机械驱动的大型磨坊磨面,与小门小户不一样——金谷园鼎盛时就有水碓“三十余区”,不是三十余台,是三十多处。

 水碓可舂粟米,改造下亦可磨面,但设备太大,适合庄园经济大规模加工,不适合自耕农小规模碾米或磨面。

 石磨的日渐流行,究其根源,还是邵勋带来的改变,亦是需求催生发展的标志。

 今年夏粮收的全是小麦,一船船送往军中,不磨面怎么吃?好吧,或许可以,麦饭、麦粥嘛,但真的太难吃了,银枪军儿郎吃了想骂娘……

 河面上有渡船向北摇去。

 军士们坐在船舱内,看着拥堵的浮桥,指指点点,偶尔大笑一番。

 浮桥上的人看了,笑骂几句,然后接着往前挪。

 整体士气还是不错的,至少不是那种低着脑袋有气无力的模样。

 这其实也是邵勋带来的改变。

 他给武人打开了上升的通道,虽然还比较狭窄,但真的有用,军士们比以前更卖力了。

 整个渡河行动持续了数日。

 银枪右营六千众、兖州世兵万人(满衡、唐剑部),外加陈留、濮阳、荥阳丁壮万人,浩浩荡荡抵达了黄河北岸。

 如果算上枋头、朝歌驻军万人(兖州世兵)以及邵勋的亲兵,总兵力达到了三万七千。

 至于府兵,暂时无法出动。

 濮阳府兵一部在河阳,一部留镇地方。

 陈留府兵亦留镇地方。

 东平、高平府兵则防备青州、河北流民。

 洛南府兵则在弘农。

 白超城刚刚被禁军攻克。

 王弥死伤三千余人,禁军、丁壮、流民死伤一万五千余,已经攻不动了。

 新安、白超两城,皆付出了四五倍的伤亡,禁军谈弘农为之色变。

 就地留驻白超、新安两城之后,一边舔舐伤口,一边从流民中拉丁入伍,重新整顿。

 另抽调有战功之辈两千四百人,转为府兵,给他们一点希望——至此,已有六千府兵正在或即将迁往梁国。

 王弥也无力反击。

 他的老底子只剩一万八九千人了,去年和今年又从并州流民中拣选精壮万人,且耕且练。利用山区地形一点点磨掉禁军的血肉,但打到现在,已自新安溃退四十里,战线推至硖石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