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孤独麦客

第一百八十二章 忠勇之士太多了(第2页)

「臣遵旨。」段末波应道。

邵勋又想了想有无疏漏的地方。

金正是雍秦梁益四州都督,对成作战本就是他本职工作,自然负责一个方向的战事。

及至冬月上旬,他调集的军队计有左长直卫、左右飞龙卫各三千六百人,外加左骁骑卫二千四百兵,总计府兵一万三千二百。

另有黑稍左营六千、银枪左营六千、长安世兵五千、秦州世兵二千、祖约部四千,共二万三千人。

同时被征发的还有雍秦二州胡汉丁壮十万余人,他们主要负责后勤一一当然,有时候也要参加战斗,比如攻城之类。

超过十一万丁壮(包括府兵部曲万余人)为三万六千战兵、辅兵服务,看起来很多,但如果考虑到那蛋疼的地形、艰难的补给,你可能会觉得不太够。

邵勋早就下令行至长安的邵瑾停下,押运一批资粮抵达雍县外,便常驻于彼处,在各度支校尉的协助下转输粮草军资,并给了他一个「雍州转运使」的头衔。

值得一提的是,从虎头的「幽州采访使」开始,邵勋开始「创造」各种临时性的使职差遣。

这种带「使」头衔的职务非常设,因事而置,事了即罢,且没有品级,不入流官,纯粹是为了弥补官制缺陷而设立的,毕竟普时才万余官员,大梁朝稍多,

但也多不到哪去。

之前配属给六子的护兵除幽州突骑督外,皆未撤回。毕竟作为粮草军资的转运枢纽,雍县也是需要大军镇守的,防的不是成军,而是关西可能存在的叛乱分子。

与段末波交代完毕后,邵勋又看向辛谧,道:「辛卿可去江陵,出任监军。


「臣遵命。」辛谧跪坐在案几后,闻言拜道。巴东方向的军事统帅毫无疑问是大侄邵慎了。

他现在已经不是监六郡军事,七八月间就已出任「征西将军」、「使持节都督荆州水陆诸军事镇江陵」,拥有整个荆州的军权。

邵勋还给他派了个军师:原单于府左长史何伦。

冗从仆射唐剑被火箭提拔,担任荆州刺史,治襄阳。

晋时都督屡次侵夺刺史权力,以至于到了最后一州都督往往凌驾于刺史之上,拥有一州实际上的军政大权,但在曹魏及普初,可不是这样的。

一是因为非战时都督没有太多名义插手民政;

二是因为刺史乃至太守虽然无权违抗都督战时下达的命令,但有权奏报天子。

比如,青龙年间孙吴攻合肥新城,都督满宠欲率军救援,汝南太守田豫不同意,「辄上状,天子从之」。

我无法违抗你,但可以让皇帝给你下旨。

第三是幕府军师的制约。

在那个年代,军师一直由朝廷派出,有监督都督之责,一旦都督无法履职军师直接接任。

比如,当年「(羊)祜病,举(杜)预自代,因以本官假节行平东将军,领征南军司。」

卫罐、鲜于婴也都有以军师身份接管都督权力的经历。

简而言之,强化军师的地位,作为幕府副储,监视、限制都督。

只可惜这种上下相制的制度,在司马炎晚期几乎成了摆设。上下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