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孤独麦客

第十三章 王政(上)(第3页)

 

灌田不易,故汾水之利多在太原,不在平阳。」

 

「仆亦常在家中行田,河高而田下者,只要不是暴水之年,收成会高不少,谓之上田也。「

 

「十余年来,北地种麦者渐增,然麦比之粟,更喜水浇。便如高校尉所言,江南筑围之法,多为良田。好生经营,定大获其利。」

 

王衍看向众人,笑道:「莹之果然善于治产业。将来去了吴地,家势愈发兴旺矣。」

 

众人纷纷应是。

 

王衍又道:「东吴嘉禾六年(237)十月,诸葛恪平山越事毕。至此,丹阳、庐江、宣城、新安等郡山越禽尽,不复见于典籍矣。君等异日去了彼处,可随意行田,料无贼人。「

 

王衍话里话外都在说将来南迁之事,究其原因,大概是刚刚索要了大批资粮,给他们画张饼,

 

让他们不至过于怨忿。

 

另外,开国后必然要度田的。

 

而北方度田与攻伐江东是一体两面,只有攻灭建邺政权,度田才能顺利进行,反弹相对较小。

 

王衍深知这个道理,现在就开始预热了,今日只是第一场。

 

这也是他的施政风格。

 

他没有庾琛那种细致处理公务的能力,他的本事多在嘴皮子上,所以也就只能「使人」,而不是「任事」。

 

众人在竹林边一直谈到了申时方才作罢。

 

王衍批准了调粮三十万斛南下之事。

 

若按照他二十年前的脾气,断然不能如此痛快。

 

我掌握着军粮,就拖拖拉拉,不给你立功的机会。

 

我掌握着援军,就见死不救,让你孤军奋战,

 

这种事也不独他一个人这么做,门户私计不专指王衍,他只是代表之一罢了。

 

协助沔北都督乐凯打赢了有什么好处?让南阳乐氏名望更上一层楼,来挑战他的地位吗?

 

让乐家诸子入朝堂,占据各个要害位置,打压琅琊王氏吗?

 

但现在不太能这么做了。军国大事,谁敢儿戏,梁王就让你变成儿戏。

 

被这么一个强势的君主压着,天下士人都不太舒服,都被迫做着自己不太喜欢的事情,都不容易啊。

 

六月二十六日,王衍返回了汴梁,又召集陈留、濮阳、陈、梁、荥阳等周边郡国士人相聚。

 

这一次,明显喊来了很多寒素子弟。

 

但没有地方豪强,老王终究还是出身高门,对这些人比较歧视。

 

与此同时,原梁国诸曹丞、令史一级官员外放了不少,充任郡县官员,取代他们的就是王衍精心挑选的寒素士人。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丞相也是这般。庾琛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是王衍用事了。

 

而这个时候,一份来自洛阳的信函,让老王颇为蹉曙:梁王让他呈交一份新朝的选官方略。

 

七月初一,高阳内史毛邦抵达汴梁,出任吏部尚书郎,协助王衍厘定此事。

 

很显然,做完这件事后,毛邦多半会立刻升迁,担任吏部主官。

 

前途之光明,让人艳羡不已。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