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孤独麦客

第三十一章 华风及袭扰(第2页)

 

这是世家大族的教育方法。

 

《诗经》里面的动植物以及山川河流实在太多了,非常适合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实地认识,加深理解。

 

但能教《毛诗》的人本来就不多,还要带孩子们出游,就更困难了。

 

所以高都县学也就十几个学生,多为豪强、部落贵人子弟。兴许他们还要赞助不少钱粮,以便这个学校能更好地维持下去。

 

教育,从来都是一桩非常耗费资源的事情。

 

「除官学外,私学如何?」邵勋收回目光,问道。

 

「上党终究还是穷地方,私学不盛,就只有少许有名望之人开馆授徒。」刘会回道:「诸部子弟也不太愿意去官学、私学读书,但以走马弋猎为乐。」

 

「郡学有几个学生?」邵勋文问道。

 

「三五人而已。」

 

「少了。」邵勋说道:「不读书何以明事理?不明事理,朕便是想让他们做官也难。

 

单靠军功入仕,路子还是窄了。况且学识不丰的话,纵有军功,也升不上去,岂非憾事?」

 

「陛下说得是。」刘会说道。

 

出将入相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可若没文化,纵然军功一箩筐,能当上丞相吗?太守、

 

县令都难!

 

邵勋继续往前走,很快来到了学生们近前。

 

「拜见陛下。」姬瑜带着十余名学生一齐行礼。

 

「免礼。」邵勋笑道,然后走了过去,随意挑了一孩童,问道:「几岁了?」

 

「十岁。」此人一副高鼻深目的脸孔,再典型不过的西域胡,不过却挽着汉人发饰,

 

衣物亦同。

 

「读书如何?」邵勋问道。

 

孩童愣了一会,道:「好玩。’

 

邵勋大笑,道:「好玩就行。上完县学,以后还要继续读书吗?」

 

「要。」孩童说道。

 

「为何?」

 

「我父送了一百只羊过来,若不读,回去要被绑起来打。」孩童老实答道。

众皆哄笑。

 

邵勋忍俊不禁,摸了摸他的头,道:「这个理由甚好。家里既然花了这么多钱,那就真的要好好读了。读个十几年亦不碍事的,朕就希望这天下读书人越来越多,最好能有几十万人。

 

读书人太多消化不了。

 

太少却也不行,因为群体基数太小,无法优中选优。只有基数上去了,才有可能得到更高质量的人才。

 

造纸、雕版印刷产能的逐步增加,在潜移默化地改变这个世界一一技术和产能缺一不可,光有技术没有产能,同样改变不了这个社会。

 

邵勋又将高都县博士姬瑜唤到近前,和颜悦色地问道:「今年刚来的高都县?」

 

「三月来的。」姬瑜躬身一礼,道。

 

「八个月了,感想如何?」邵勋问道。

 

「臣以为办学乃利国利民之大好事。」

 

「好在哪里?」

 

「譬如上党,羯、乌桓、匈奴之众多矣。民风粗野,戾气十足。臣所教皆各部贵人嫡子,将来是要回部落执掌权柄的。把他们教好了,戾气便会少上许多,此为循序渐进,终令诸部沐浴华风。」

 

「你从移风易俗的角度来说事,不错。」邵勋说道:「何为风俗?衣食住行是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