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孤独麦客

解释一些术语(第2页)

 

这是彻彻底底的劳改犯,干几年后有机会变成屯田军。

 

出战时,有可能会被征发当炮灰,辗转于沟壑间。

 

或者从事后勤运输工作。

 

五、丁壮

 

包含三部分:在郡一级,有编户丁壮、坞堡丁壮、流民丁壮。

 

丁壮指15-60岁成年男子。

 

上下线会略有浮动。

 

因为曹植就发现过曹魏军队里有不少七八岁的儿童被当做征发的丁壮上阵打仗,也发现很多接近70岁的老头还被征召参与战争。

 

丁壮一般也是炮灰,攻城消耗敌军箭矢、守具,填沟壑,或从事后勤运输。

 

地方发役也找他们。

 

在年龄结构正常的郡县,丁壮一般占男女老幼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上下略有浮动)。

 

如果是流民,丁壮比例会很高。

 

六、精壮

 

丁壮里面身体强健、年龄不大不小的。

 

一般在16-40岁之间,身体不太瘦弱的,战斗力会比其他丁壮强一些。

 

有时候俘虏了敌军,就经常有“收其精壮”,“裁汰老弱”的说法。

 

精壮其实也是炮灰,但比丁壮强那么一些,因为有的军头以精壮农人为主力。

 

七、部曲

 

一般依附于庄园主、坞堡主之类的大土地所有者。

 

地位相对较高,是庄园主的核心部队。

 

可以拥有个人财产,可以自由娶妻(一般也是本坞堡内部婚配),具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待遇较好。

 

八、庄客

 

与农奴无异。

 

几乎不允许拥有个人财产,没有人身自由,娶妻需主家许可。说杀就杀,说打就打,随意糟践,没有法律保护人身安全。

 

部曲、庄客与丁壮、精壮存在一定的重合度,注意概念。

 

九、宾客

 

这个比较复杂,有的是庄园主礼遇的特殊人才,有的干脆就是奴婢、庄客一流。

 

比如汉末就有地方土豪“宾客数千家”,这个宾客包含就比较多了。

 

十、僮仆

 

一般是家生子,奴仆之类。

 

但从军事战斗力来说,天差地别。

 

有的僮仆就纯是伺候人的,不会打仗。


 

有的僮仆则当成核心精锐武力培养,比如王弥参与叛乱的本钱,就是他家“僮仆”。

 

西晋宗王之类,也经常用僮仆当亲军。

 

到了南北朝,僮仆上阵厮杀就更普遍了。

 

十一、士族

 

士族在此时大体可分为世族、小姓、寒素三大类。

 

世族即世家大族,如琅琊王、闻喜裴、太原王、泰山羊、东海王等。

 

中等士族比他们稍差一些,谓之小姓。

 

剩下的就是寒素。

 

士族的经济地位一般和门第匹配,但有时候也会出现错配。

 

比如有的士族政治地位高,但经济实力不强。

 

有的经济实力很强,但政治地位稍低。

 

这个由多种因素决定,需要具体家族具体分析。

 

士族门第有品级,郡中正三年一评,所以理论上来说是有升降级的。

 

门品是做官的依据,人要有人品(门第赋予的品级),没有人品,很难得官品,这就是九品官人法的核心要素之一。

 

九品官人法之外,当然也有其他渠道,但都仅存于理论上,偶尔漏一些出来给底层,以显示这些渠道还存在着。

 

比如郡察孝廉,州举秀才之类,基本都被士族垄断。

 

范阳祖氏连续九代人察孝廉,稳不稳?

 

说是有多种渠道当官,其实就一个九品官人法,其他都可忽略不计。

 

十二、土豪

 

一般指没有政治地位的地方豪强。

 

但你也别小看豪强。

 

有些豪强实在离谱,占有的土地、人口比世家大族还多。

 

江南的顾陆朱张四家,属于东吴老钱士族,但军事上就是不如周沈这种随时随地拉出1-2万私兵的土豪强。

 

周沈土豪兵战斗力较强,多次平定叛乱,会大兵团作战。

 

北方也有这种。

 

比如河东柳氏,西晋初年有人当了尚书郎,后来就没落了。本书把他们写作小士族,其实有点抬举了,可能已降级成土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