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孤独麦客

第十一章 我来带你们乞活(第2页)

 

不用怀疑,他要被人骂惨了。

 

梁王很明显在趁机打压乐平五县的豪强势力,趁着水灾过后的良机,重新厘清地权、户口,分配给新来的人。

 

水灾中离乡的豪族们,有一个算一个,都回不来了。或者即便回来了,也势力大衰,多半要被编户齐民——看梁王在河南做的事情,这几乎是必然的。

 

其实,又何止乐平如此?

 

太原、新兴二郡乃至河北的常山、中山等地莫外如是——上党没怎么遭灾,另当别论。

 

对梁王而言,这既是赈灾,同时也是增加其统治力的大好机会。

 

八月初一,邵勋经井陉关出并州。

 

过井陉关时,道途多有损毁。

 

被洪水连根拔起的树木随处可见,山体滑坡也见到了一两处。

 

这可是开发程度很低、植被覆盖率极高的年代,却还遭受如此重创。

 

今年的大洪水,大概在整个历史上都能排的上号。

 

八月初五,邵勋抵达了常山郡城真定。

 

******

 

常山诸城基本都已损毁。

 

入目所见,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树木,以及日渐腐烂的人畜尸体。

 

没人收拾,或者说来不及收拾。

 

常山、中山二郡几乎完全瘫痪,官吏荡然无存,百姓流离失所。

 

少数高地上,或数百人一股,或千余人一群,衣衫褴褛,目光呆滞。

 

五月《备雨潦命》下达后,一开始没人在意,但当雨越下越大后,人们慢慢地慌了。

 

有些人提前转移粮食至高处,这会还能勉强吊着命。但大多数人没有条件这么做,洪水袭来后,要么逃命,要么被水围困等死。

 

人相食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

 

邺城等地灾情很轻,粮食收成受到的影响有限,但问题是粮食很难运输过来。

 

魏、阳平、渤海、清河等郡征发大量役徒,首先清理河道中的树木。

 

或拖到岸上,或编扎成排,向南送入黄河,再经汴水运至汴梁。

河道每清理一部分,当地就用船只输送粮食北上。

 

但这条水运路线最远也就到博陵,且至今只有寥寥十余船粮食过来,官府效率太低,邸阁存粮也不太充足。

 

常山、中山好似被放弃了一般。

 

附近范阳、高阳、赵、巨鹿、安平等郡灾情相对较轻,但也一堆人嗷嗷待哺。

 

今年这场大洪灾,重创的就是冀州北部、幽州部分郡县以及并州北部。

 

这些地方素来不是什么多雨地带,有的甚至是农牧过渡区域,但却爆发了世纪洪水,让人匪夷所思。

 

邵勋进入常山之后,几乎很难找到补给。

 

飞龙山镇将陈午大概是保留元气较多的官员,初八那天,他带人穿过黄泥浆,送来了数百头牛羊。

 

邵勋令人寻了一处高地,将牛羊就地宰杀。

 

其实他们带来的战马也乏食,有些甚至得了病,一并宰杀了事,只留了寥寥二十余匹。

 

水浑浊无比、干柴难寻、炊具更是不足,即便有了食物,困难还是很多……

 

“飞龙山怎么样?”邵勋问道。

 

“损失惨重。”一听这话,陈午就直叹气:“山下的田地全完了,在河边放牧的牛羊也被冲走了不少,有些人未及转移,都不见了。”

 

邵勋眉头一皱,问道:“没收到命令吗?”

 

陈午有些尴尬,道:“河滩边的草长得太茂盛,太好了,总想着晚几天没事的。再者,山上也没足够的地方。”

 

邵勋瞪了他一眼,旋又叹了口气,这个时候苛责又有什么意义呢?赈灾要紧啊。

 

“你遣人向南,去安平和邺城,知会下刘王乔和卢子道,我就在常山,看他们是不是要饿死我。”邵勋吩咐道:“每晚一日,就有无数百姓饿死。此事若办不好,什么刺史、军司都别当了,看我动不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