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孤独麦客

第四十八章 各自调整(第3页)

十六日,建邺那边送来了初九夜溃散后陆续归队的士卒千五百人,并建邺、江乘丁壮二千五百,因此十七日时赵胤已经手握上万兵马、车二千乘。

不过这万余兵里只有百余骑卒,完全不成比例。

大军压境之下,钱凤部千余兵终于退入了金城。

孙松、石稹也带着新募之兵回来了,其实只有百余人,聊胜于无。

如此,步骑共一千九百人,且多为乌合之众,人心惶惶。

好在对面的战斗力也不咋地,可谓菜鸡互啄。

十七日当天,丘孝忠率二百骑出城,冒着敌人的箭矢,不顾伤亡,反复冲杀,大破一股冒失的普兵,斩首三百余级,最终将敌人尽数驱赶到了河南岸一一此河其实原为长江一部分,只不过多年淤塞下来,已经变得非常狭窄,金城所在的沙洲也快与陆地连成一片了。

当丘孝忠率部返回金城后,众人都用看天神的目光看着他们,士气也有所上升。

有些时候,身边有一群勇猛无匹的袍泽,确实可以提振信心。

赵胤则脸色难看。

朝廷催逼甚急,若不尽快拿下金城,则人心易变,后果没人承担得起。但没办法,部队就这个实力,能怎样?

他暗暗叹了口气,指挥军士们沿河布阵,同时尽快打造攻城器械。

河对岸的敌军户体被金城方面收走了,甚至连死伤的马匹都拖走了。

赵胤之前数了数,梁军骑兵大概死了五十人上下,大部分是冲阵时被弓弩杀伤,破入阵中后死伤反倒不大了。

赵胤微微有些后悔。他不该保存实力的,应该一开始就上禁军。

建邺豪族僮仆根本打不了硬仗。远远射箭、发弩是可以的,一近战就完蛋。整整两千人,被两百骑冲垮,战死三百,简直无脸见人。

「将军。」琅琊相诸葛颐从后方走了过来。

「葛公何事?」赵胤没好气地说道。

就是这厮任命石为郎中令,统带王府侍卫,现在好了,人家直接投敌,你若还要脸就该抹脖子,而不是在这里上蹄下跳。

「老夫担来了一万斛稻谷,以供军需。」诸葛颐说道。

「你该看好琅琊国的人。」赵胤阴阳怪气道。

「将军所言甚是。」诸葛颐面不改色道:「其实,贼军突至,又有人叛变,琅琊军民猝不及防,以至于金城沦陷。然城中之人并非尽是丧心病狂之辈,将军只要急攻城池,尽可能杀伤贼兵,待其疲,力不能支之时,城中忠勇之辈起兵响应,复城不难也。」

赵胤一听,脸色稍缓。

道理是没错的。

琅琊国吃亏在处于过年状态,王国军没来得及征发,郎中令又是贼人内应,故致丢失金城。但城中好几百户人家呢,难道个个都降邵了?显然不可能。

「是得急攻。」赵胤点头道:「南边义兴周氏可能叛乱了,丹阳陶、许、葛、戴诸族已大肆征兵,或许赢面较大,但不能拖延太久。金城这边就要靠我等了。若还有———”」

诸葛颐明白他的意思。

就目前的局面而言,朝廷似乎还是压得住的,但要是再有谁跳出来,可就难说了。

拖得越久,一叛、二叛、三叛乃至四叛、五叛都会接鐘而至。

这是南渡士人与江东土人之间,以及江东士族与新贵土豪之间长期矛盾的积累。其实近些年已慢慢化解一些了,朝中江东土人已占到半数,虽说整体官还不够高,但比起十年前已有所改善,比起二十年前则大为改善。

可惜他们似乎没有更多的时间融合了,邵贼已然打上门。

诸葛颐又看了看金城周围的地势,问道:「赵将军,能否派水师自江中登陆蒲洲津?


赵胤想了想,道:「水师在巡视江面,阻遏敌自瓜步南渡,恐抽不出人手。或许要等到贺、陆、朱等族水陆兵马抵达才行。」

「还要多久?」诸葛颐问道「我亦不知。」赵胤苦笑道。

诸葛颐亦无语。

关键时刻,还是江东士族帮了大忙。若无他们,局势不知道已糜烂到何等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