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朕会想办法(第3页)

“其次就是成本问题,就像陛下刚才所说,刚铁的成本,终究还是有些高了。”

“一口水井,加上三根铁管所需熟铁就要在两百斤左右。”

“按照现在各工坊的熟铁价格,不算工钱,两百斤熟铁就需要十二枚银元(万历年间一斤铁大约三百文)。”

“再加上钢铁工坊的工钱和打井所需要的花费,臣粗略一算,一口井的成本大约在二十枚银元左右。”

“二十枚银元……?”

朱由检听到这个数字,也是一阵头大。

二十枚银元,如果是在京城或者是江南,十户人家共用一口水井,无非就是一个月,甚至是半个月的月俸。

但如果是在山陕的话,恐怕当地百姓会很难承担得起。

朱由检一边低头走路,一边暗自思忖。

方以智、王承恩和方正化等人也不敢打扰,就静静地跟在后边。

半晌后,朱由检停下脚步,对王承恩道:“大伴,将此事记下来,回宫之后,就召各部尚书和内阁诸臣,共同商议此事。”

“臣遵旨。”

王承恩躬身领命。

朱由检又对宋应星道:“宋卿,压水井对缓解北方干旱,很是重要,朕想要在山陕推广压水井。”

“所需要的钱粮,朕会想办法。”

“但这钢铁的产量问题,你怎么想?”

宋应星略一沉吟,试探性问道:“陛下,您看是不是可以允许民间,开设钢铁工坊?”

朱由检神情一怔,片刻后才轻轻点头道:“朕知道了。”

“今儿个就先到这里,朕要立即回宫,

和诸臣商议此事,宋卿、密之你二人随朕一起。”

“臣等遵旨!”

两人话音未落,不远处的太液池那边,忽然传来巨大的欢呼声。

朱由检举目望去,只见一艘简易的船只,正冒着黑烟,在水面上快速的前进。

“王徵成了?”

朱由检满脸错愕,旋即也惊呼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