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检视(第2页)
其中征收到的钱帛只是少数,更多充作库存备荒的实物为主。其次是公室相关十几支分家、数以百计的藩臣,所折价提供的贡税、役钱,合计约有三四十万缗左右。然后是公室领有内的矿冶、水力加工场的收益。
主要是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大宗的煤和硫磺,以及内陆山区的部分铜、金矿坑的开采收入。身为天下屈指可数的公室之一,同样拥有制造铜钱的特许,这又等于加收了一笔潜在的铸币税;而硫磺同样是管制品。
每年产出的大头,皆由朝廷包销了,这又是一大笔稳定的进项;因此拢共能够得到,五十七万缗上下的岁入。但相比夷州大岛得天独厚的枢纽位置,依靠各条海道和往来密集的航线,收取的船税、港税和市易钱。
这些又算不了什么了。而与之相关的另一个收入大头,则是通海公室所经营的商社和船队,依靠东海宗藩之长的身份特权;再加上长江流域/沿海物产集散地优势。往来沿海各地或是远航海外,所获利润数倍计。
其中,光是在大名鼎鼎的半垄断性商业组织,南海大社的重要分支——东海社中,占据的专属份额和高层评议席位;每年就可以给通海公室,带来数十万缗的直接收益,以及数倍于此的潜在利益、经济影响力加成。
因此,也养活了夷州沿海地区,大量以此为业的人群,和上下游的各色行会、结社、商团。再加上藩奴、藩人和归化土族的存在;由此,通海公室对于地方的治理和征税,堪称是少见的轻徭薄赋、于民休养生息。
而且,这还只是公中府库的账面收入。作为东海的宗藩之长,同样可以在每年例行的巡洄船团,或是数年一轮的大巡洄船团中;抽取相应的利益分成。而在数年一轮的大朝贡中,来自上下新洲、北俱芦洲的诸侯。
在登岸上京朝拜和觐见之前,同样要给身为东海藩长的通海公室,例行的献礼与土供;虽然只是象征性的献上些许贵金属,以及属地特色的土产。但是积少成多之下,也是一笔可观的进项;却是专属公室的内库。
故而,在这些杂七杂八的加成之下,历代通海公室的内外收入,早已超过了一海之隔的福建(观察使)路;几乎赶得上相邻的浙东路全年收益;也仅次于浙西路一筹,等同淮南道的六成多,也积累下可观的财富。
因此,虽然经历了前代通海公去世后,夷州大岛内短促而惨烈的内乱和争战、平叛,几乎把公室内外府库都打光、抄光了。但在现任公室之主几乎毫无作为之下,依旧在二十多年间内恢复元气,让府库充盈起来。
因此,现如今公室外库的公孥,已积余了好几百万缗的钱帛,以及足供数年灾荒赈济的粮秣物资;而作为宫中内孥的左右金藏,虽然被那位死鬼世子,暗中祸害的七七八八;以至于打上容华夫人运营的宫产主意。
但是,经过她这几年的悉心运作和经营,也再度积累到了两百多万缗。因此,以当下夷州本土的人力物力,完全可以在不影响大多数生产、生活的情况下,额外拉出十万精壮人马和相应的装备器械、粮秣物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