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风云(第2页)
留着骆思恭的好处多多,既能麻痹东林党,也能借骆思恭之手给魏忠贤提个醒,别看天启皇帝年轻,但他的权谋不弱,而且随着一年多的皇帝当下来,运用手段已颇有心得。
对魏良卿的好意张锡钧依旧拒绝了,张锡钧在京师看得清清楚楚,如今京师的朝堂上就是一个旋涡,这个旋涡不仅大还深的很,一旦进去后就身不由己了,张锡钧可不想自己陷入这个旋涡中成为其中一颗棋子,倒不如站在旋涡外置身度外更安全些。
何况他现在和魏良卿的关系很不错,有没有正式官职又有什么意义呢当一个布衣,和魏良卿做朋友反而更好些,一旦真入了锦衣卫,双方的身份就产生变化了,他张锡钧也不可能和现在一样云淡风轻,超脱其外。
送走了接头人,张锡钧微皱眉头,坐着思索着。在他身旁,烛光微微晃动,照着他的身影投在墙壁上。
今天这封信的内容是由密文写成的,所谓的密文是他来京师之前和朱慎锥约定的一种密写方式,这种方式很是简单,就是用一本书作为密码本,选用书中某字的页码和字行进行密写。
收到信后,按照密写对应书中内容,再组成字句,从而获得信中真正的信息。
这种方式在后世根本不稀奇,但凡看过几集间谍电视剧的都能捣鼓出来,可在这个时代却不一样,这样的书信保密程度极高,哪怕被人拿走也看不懂里面写的是什么内容。“麻烦了……。”张锡钧的眉头紧皱,轻叹了一声。他现在希望这封信能尽快送到朱慎锥的手里,这信里的内容不简单,而且和朱慎锥有关,这个消息是张锡钧上午刚刚得知的,得知之后他表面上很是平静,可心中却警惕异常。
就在今日上午魏良卿的府邸,张锡钧无意中得知了一个消息,这个消息是从山西传来的,御史刘策给皇帝上了折子,内容是对山西巡抚徐绍吉的弹劾,他不仅弹劾了徐绍吉尸位素餐,还提到了山西宗室的情况。
其中特意点到了山西平阳府有宗室私下和蒙古人勾结,进行大明和蒙古两边的走私贸易,这种行为不仅犯了大明朝廷的法律,还违背了大明对宗室的管理制度,要求朝廷彻查此事。
听到这个之后,张锡钧顿时一惊,徐绍吉的问题和他没有任何关系,可提及的山西宗室,尤其是点到平阳城有宗室走私问题,这就不一样了。这折子里所写的不就是朱慎锥的事么刘策就差直接把朱慎锥的名字给直接写上去了。别人不知道,他张锡钧能不清楚山西、平阳、宗室、走私……不是说朱慎锥还是谁
宗室的事历来无大小,尤其是大明和其他王朝不同,要知道当年靖难之战是怎么回事,永乐皇帝朱棣又是怎么夺了大侄子的皇帝登上九五之尊宝座的。永乐之后,朝廷对宗室看管的极为严厉,一旦天启皇帝下令严查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现在这个事可是不小,一旦朱慎锥被查实一切就全完了。张锡钧心急之下连忙回了家,在店铺挂出接头暗号,又写了这么一封信火速送往平阳,等信送出后,张锡钧这才松了口气细想此事,可越琢磨越觉得此事蹊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