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2章 太子仁德(第2页)
在这个时候,谁都没想到太子朱敏澜却站到了皇帝的对立面,表示只诛首恶的态度。认为一旦全部杀了实在太过,上天有好生之德,虽这些人牵连此案,可并非首恶,大部分人仅仅只是牵连和蒙蔽,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为君者当以仁治天下,恳求皇帝不要株连过多,以示君恩。
为此听说太子和皇帝争吵不休,皇帝恼怒之下甚至要揍太子一顿,痛骂他这是妇人之仁,为君者怎能如此心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他们既然做了这样的事,就要承担这样的后果。
可太子却寸步不让,同皇帝据理力争,甚至为了逼迫皇帝让步,太子还在宫中绝食抗争。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勃然大怒,据说还起了要废太子的打算,多亏皇后得知后赶来相劝,再加上闻讯而来的几位重臣苦苦相劝,最终才让皇帝没下狠手废太子。
就这样,皇帝和太子针锋相对好几日,太子始终不肯让步,再加上皇后劝阻的缘故,皇帝最后也没了办法。无奈之下,皇帝只能招来内阁阁老和三法司官员商议,最终略微让了些步,在除去首恶必诛外,其家人勉强留了性命,男的流放,女的入教坊司。而其他牵连之人按照情节轻重,除定罪杀了几人外,其余人判决抄家流放,至于闹事的太学生和学子,革去功名,不得再入科举,但因为太子求情网开一面,没有牵连家人,也就是说他们的子弟亲属不在此列,不受株连。
这样的结果虽不是最好的,可也不是最差的,最终也被绝大部分人所接受。而且太子因为此事同皇帝争论甚至以身要挟逼迫皇帝让步的消息传出去后,民间对太子的好感日甚,甚至这件事从京师逐步传到大明其他省份后,太子的口碑和声望不断上升,无数人交口称赞太子的仁德,认为大明有这样的储君实乃大明之幸也,大明不仅能够中兴,未来更能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再现当年盛世。
在这种情况下,太子朱敏澜的名声大噪,风头一时无二。始作俑者的朱慎锥父子却在乾清宫内弹冠相庆,两人对视而笑,犹如刚偷吃了香油的老鼠一般得意。
相比朱慎锥父子,在长春宫内却是一片愁云。
随着案情的明了,朱由检终于知道了王承恩背着自己究竟干了些什么,得知真相后,朱由检惊得目瞪口呆,他怎么都没想过王承恩居然有这样的胆量,居然能在长春宫内还能联络上宫外,甚至做出这等大事来。
知道这些后,朱由检呆若木鸡,整个人都有些不好了。
他心中虽幻想过复辟为帝,但这只是梦里想想罢了,朱由检又不是傻子,哪里不清楚自己复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朱慎锥也不是景泰帝,他更不是英宗,怎么可能再一次登上皇位呢
再加上这些年里,朱由检也想明白了,自己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在他当皇帝的这十多年里,大明是什么模样眼下又是什么模样朱由检怎么能分辨不出其中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