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设府(第2页)

至于施大瑄等人进行封爵,施大瑄作为主将封二等子爵,再升一级军衔,由镇国将军升定国将军,授澎湖副总兵之职。施琅和洪旭、甘辉三人均有赏赐,钧封一等男爵,此外其余各级军官的嘉奖也没落下,运气好的升官,运气普通的也有其他赏赐。

做完了这些后,朱慎锥顺势拆分了郑氏集团的福建水师,留其部分驻扎在澎湖和小琉球由施大瑄父子指挥,水师和陆军全部整编作为小琉球的驻军。而原本的福建水师改编成南洋海军,暂时依旧以郑芝莞作为提督,同时对其中不少将领进行调动,十几人由南洋海军直接调任北洋海军分别任职,也有从北洋海军调任南洋海军的。至于洪承畴也在其中掺了些沙子,牢牢掌控住了这支军队的控制权,使得郑氏族人在其中的影响力进一步削弱。
 

另外,对于接下来小琉球的安置也有了考虑,朱慎锥决定趁此机会正式把小琉球纳入大明统治之下,在小琉球设置官府,进行有效统治。

在这种情况,再称其小琉球已不合适了,而用古代的夷州或东番同样不合适。这些名字一听起来就不属于中国之地,反而把它从大明在称呼上分割了出来。所以思来想去,朱慎锥最终还是依照后世的称呼选择了小琉球的另一个名字,就是台湾。

定下了名分,那么就要考虑具体的统治实施。朝廷接下来会在台湾设府,台湾设府后,会在台湾府下设置三个县,这三个县分别是台湾、凤山、诸罗。这点倒和历史上清朝收复台湾后对台湾的行政划分相同。

倒不是朱慎锥没考虑过直接在台湾设省,并在其下设两府和更多的县,可现在的台湾根本不是后世的台湾,整个台湾岛人口并不算多,在台湾的大明人只有区区五万人左右,而且除了在岛上居住和耕作渔猎为生的明人外,还有近六万左右的当地生番,全部人口加起来也不过十一万出头而已。

这么点人普通大明一个大县就比其还多,台湾除目前南部地区尚可,再加上荷兰人统治时期修筑的热兰遮城和安东尼堡为据点,在其周边进行开垦和管理外,其余地方大部分都是人烟稀少甚至还没人涉及的蛮荒区域。

鉴于这个实际情况,别说是设府了,就算是设个州都是勉强,之所以设府也是考虑到后续对台湾的开放所至,只有等到台湾进入大开发阶段,整个台湾的有效统治区域不断增大,人口达到一定数量后,朝廷才会逐步考虑对其进行升级。

台湾府的设置后,行政未来归属于福建省管辖,但因为台湾府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同时也会受到中央的双重管辖。未来大明会从陆地逐步走向海洋,台湾作为大明最大的海岛占据了南海重要的地理位置,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此外,朝廷在台湾设置驻军时还会考虑到台湾的军事、经济、贸易等各方面因素,加强对台湾的政策扶持和有效管理。但不管怎么做,前提是要有一个靠得住的能臣去台湾主政,对此朱慎锥有些饶头,一时间不知让谁去当这个知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