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能臣(第2页)

虽然长沙知府的官职要比北新钞关分司的职务高两级,可问题这不是官职高低那么简单。首先北新钞关分司的官职可不普通,虽然级别不高手中的权力却是不小,换句话来说相当于一地海关的关长,是大明七大钞关之一,不仅掌控着大运河的货物流通,更负责进出口贸易的管辖,此外还有地方的行政权力,这可是一个富得流油的衙门,假如堵胤锡愿意和当地士绅还有官员同流合污,轻而易举就能赚上几辈子都赚不到的财富。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话在北新钞关分司的职务上根本就是小意思,只要在这个职务上安稳呆上几年,上百万都是轻而易举,可惜堵胤锡是一个不愿同流合污的人,更心怀百姓,就这样仅仅干了一年就被人使坏给踢走了。去了长沙当知府虽然表面上是升官,可这个官却不是那么好干的。堵胤锡去长沙的时候正好是流寇闹的最凶的时候,长沙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它是流寇进攻的目标之一,如果流寇直接打来,凭借长沙的兵力很难守住,一旦城破就是以身殉国的结局。

但堵胤锡明知道这个情况却依然赴任,到了长沙后他不仅在短时间内处置了长沙府累积的三百多件案子,还以知府的名义招纳军士组建民团,练兵备战。

在他当知府的几年中,亲自领军击退了多股流寇的进犯,保住了长沙安危。同时还在当地鼓励生产,收拢流民,安置灾民,开仓救济,深得百姓爱戴。

之后因为政绩卓然,再加上中原流寇势大,朝廷特意升了堵胤锡两级官衔,继续留任长沙知府,同时兼武汉和黄州兵备道。

当了兵备道不久后,京师大变,朱慎锥以靖难名义入京掌控朝政,软禁了崇祯皇帝。在长沙的堵胤锡闻讯破口大骂,甚至想过起兵勤王打算,可还没等他做出安排,朱慎锥以雷霆万钧之势就先解决了几支勤王部队,再拉拢了李太妃,以先帝太妃名义下旨封朱慎锥为郡王,并挟崇祯皇帝下圣旨让其总揽朝政,压制地方。

接下来朱慎锥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在北方长城击退了建奴,随后调集国内军队围剿各地流寇。等最大的流寇高迎祥覆灭后,剩余的流寇流窜于中原各省,朝廷采取了八面张网,步步紧闭的政策进一步围剿,而那时候的堵胤锡为大局考虑配合作战,在彻底剿灭流寇的大战略下立下了功劳。

等平定了内乱后,朝廷又颁布了多项政策,缓和地方矛盾,恢复生产,减免税赋,并拨款赈灾。在这种措施下,堵胤锡也渐渐对朱慎锥有了好感,虽然他当时心中对朱慎锥上位的手段依旧有所非议,但也承认朱慎锥为政能力要比崇祯皇帝强了许多。

等到朱慎锥正式登基后,堵胤锡因为孙传庭的缘故由长沙知府转任西安知府。孙传庭在围剿流寇的时候和堵胤锡打过交道,而且孙传庭作为科举的前辈,早就认识堵胤锡,知道他的能力不俗,当时因为朝廷刚刚设置陕甘总督一职,孙传庭被任命为陕甘总督,而因为战乱和天灾人祸,陕西一地破坏严重,孙传庭急需有能力的助手帮他,所以通过关系把他从长沙给调去了陕西。

到了陕西,堵胤锡在西安知府任上干的非常不错,短短数年中就协助孙传庭稳定了地方,生产也逐步恢复。按理说以他政绩和这些年的官职流转早就应该升官了,其他不讲当一个布政使也足够,可后来孙传庭不肯放他走,希望他能在陕西多留几年,商议后在吏部升迁时想了办法,直接让堵胤锡从山西知府升迁为陕西提督学政,这个职务从级别来说仅次于布政使,但因为学政比较特殊更清贵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