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集权和立宪

从目前来看,现在的大明可以说是一片蒸蒸日上,随着东林党和其他几党的强力压制,皇权也得到了稳固。此外,军权也掌控在皇帝的手里,再加上勋贵和军方力量的扶持,改变了之前大明长期文贵武贱的传统,虽然还没恢复到太祖太宗时期程度,但相比之前勋贵和武将被文官集团压制的局面要好了许多。

可以说朱慎锥这个皇帝是自正德后皇权最为稳固的皇帝了,正德帝算是历史上大明最后一个真正掌控兵权,并能和文官集团直接抗衡的皇帝。而在正德之后,虽然嘉靖用政治手段搞平衡,控制了朝堂数十年,但实际上他在皇权的控制上并不如正德,其他的暂且不说,仅仅从他多次被刺杀差一点丢命,最终假借修道躲着不见人也不上朝的情况来就能区别出来。

至于嘉靖之后的几任皇帝,隆庆虽做出了些政治改革,却死的太早。万历就不用说了,前二十年万历活在张居正的阴影之下,之后数十年又因为受了文官集团的教唆亲手破坏了张居正的改革成果,醒悟过来后反抗无果,最终心灰意冷直接躺平。

万历死后,那位在位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泰昌皇帝就更不用说了,他除了破坏了万历留下来的制度,还大力提拔了当时的东林党外其他什么事都没干。等泰昌皇帝驾崩后,天启皇帝上位,天启皇帝倒是有一番作为,也极有手段,利用魏忠贤打压东林党,以阉党为由组建帝党,抢夺话语权,巩固皇权,外御建奴,对内通过加强江南税赋稳定财政,在天启年间大明整体情况相对平稳,老百姓的日子也过得不错,哪怕有天灾和对外战争,大明整体也依旧稳如泰山。

可惜正是天启的这些做法触怒了新兴的阶级群体,使得最终天启皇帝不明不白地落水,又不明不白地驾崩,他的驾崩方式几乎和之前的正德如出一辙,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中的问题所在。

天启驾崩后,崇祯上位。崇祯的问题就不说了,短短数年中国家就被他搞得江河日下,百姓民不聊生,各地叛乱四起。假如不是朱慎锥以靖难的名义举兵入京,从而控制了朝政最终取而代之的话,现在的大明在不在都是一个问题呢。

但就算这样,朱慎锥也一直在考虑未来大明的体制问题。

拥有后世的思想,朱慎锥并没有如今人的思维固化,或者说他并不反对在大明进行一些改变甚至改革。但问题在于一点,那就是屁股在哪里,脑袋就在哪里。换句话来说屁股决定思路,这点哪怕是朱慎锥也无法避免。

权力就和毒药一样,美丽而诱人,况且作为大明皇帝的朱慎锥眼下已君临天下,从自己本身出发,为子孙后代着想,朱慎锥也不可能放弃皇权,从而把手中的权力拱手相让。

何况就算他做到了这点,谁又能保证朱慎锥本人和朱家子孙的地位稳固和彻底安全呢?也无法保证接管权力的这些阶级群体是否会把国家治理的好。这是历史就已经证明的,国家在这些人的手中非但没有好处反而有着极大的坏处,无论于公于私,朱慎锥都不可能轻易把权力交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