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在外而生
不得不说查理二世有这种想法不是一天两天了,尤其是他在这一路上处处碰壁,始终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前往大明学习的念头就更甚了。
查理二世很清醒,绝对不是一时间的心血来潮,暂时离开欧罗巴前往大明,既能避开欧罗巴的漩涡,让自己的处境得到改善,也能在大明学到先进的知识。等几年后再回来,也许到那时候英国国内的情况就会发生改变,只要克伦威尔年纪渐大,甚至身体情况日渐越下,那么查理二世就有了回到英国的可能。
毕竟他名义上依旧还是英国的国王,而欧罗巴诸国王位继承是有着传统的,哪怕查理二世被驱逐出国流亡,但他国王的王冠依旧还在,这点是所有欧罗巴诸国王室,甚至包括自称为护国主的克伦威尔也不得不承认的。
等到那时候他就有了机会,所以查理二世已想明白了。与其在欧罗巴这样没有效率地折腾倒不如去大明走走。去了大明,不仅能学到他想学的知识,或者还能从大明那边招揽一支雇佣军为他效力,以为未来回到欧罗巴做好准备。
在和使团同行的这路上,查理二世已经发现了使团中有着不少正规军人,这些军人的战斗极强,要以凶悍程度就连欧罗巴大名鼎鼎的德意志雇佣军也稍有不如。而且这些军人还装备了欧罗巴各国都没有的新式火枪,这些火枪不仅威力强,更能连发,查理二世曾经还征求过王夫之和郑鸿逵的允许,亲自试用了一次这种火枪,当试用后他惊奇的发现这样的火枪先进程度根本不是目前欧罗巴火枪可比的,假如他能拥有一支几百人的雇佣军,全部装备这样的火枪,那么他完全可以保证自己未来有足够的可能回到英国并真正登上王位,并以这支武力为基础推行政体改革,从而稳固王权。
面对王夫之,查理二世没有太多隐瞒,基本都是实话实说,把自己心中所想的这些告诉了对方。
查理二世很清楚,无论王夫之还是郑鸿逵,他们可不是欧罗巴那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废物贵族,王夫之是大明有名的学者和官员,他的见识和学问哪怕是欧罗巴著名的学者也为之不及的。至于郑鸿逵就更不用说了,这位伯爵不仅是贵族,还是大明帝国的海军上将,拥有丰富的战争和指挥经验,此外在政治上也往往有很深的了解。在这样两人面前耍小心眼并没好处,既然有求于人,为何不坦然相告呢?以真诚来打动对方,同时也向对方承诺,只要自己未来登上英国王位,那么英国必然会成为大明在欧罗巴的盟友和合作伙伴,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有极大好处的。
等查理二世说完后,王夫之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以王夫之的智慧自然能判断出查理二世所说的真假,而且查理二世就算没百分百把心里话全说出来,但至少也说了百分之八十以上,这样的态度已经足够了。
王夫之没想到查理二世想去大明真正的原因在此,更准备在大明考察和学习大明的政体结构包括科举制度等等。一个西夷有这样的头脑和判断,这很让王夫之意外,心中不由得感慨这天下英雄真不能小看,查理二世实在是不简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