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6章 集权和立宪(第2页)

 

中国的政治和西方政治不同,在中国历史上不可能有政治退让的情况发生。因为一旦退了,身后就是万丈深渊,结局不仅自身死无葬身之地,就连家族也难以保全。

 

在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政治上更是如此,斗争是极其残酷的,无论是臣子或者帝王都是这样,结局好的比如汉献帝、刘后主、李渊、朱由检这些,而更多的是身死国灭,被彻底铲除。

 

朱慎锥可不是三岁的娃娃,更没有圣母的天真。他很明白就算要进行改革也必须循序渐进,而前提确保统治的稳固。步子大了不仅要扯到蛋,还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此外,朱慎锥也清楚,中国或者说大明的中央集权统治已达到了顶峰,大明可以说是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时期政治结构的最高点。而历史上的清朝虽然名义上被称为集中国封建社会的大成,但从朱慎锥看来虽然历史上的清朝在政治结构上延续了明朝,可因为清朝的民族原因从一开始的二元制就使得其政治根基不稳,有着先天不足,后来再加上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出于政治目的进行愚昧统治和残酷镇压,再加上奴化加文字狱等各种手段,所以历史的清朝时期政体方面实际上是退步的,这也导致最终清朝开始落后于世界并被西方各国群殴的结果。

 

虽然大明的政体结构要比历史上清朝更为完善,可大明也不是没有弱点和问题,要不然也不会在朱慎锥之前大明会变成那番模样,差一点亡国了。

现在朱慎锥虽然把大明从悬崖上拉了回来,并隐隐有了中兴的气象,而且朱慎锥相信给他二十年时间,未来的大明必然会重新辉煌,再一次进入盛世。

 

可这又如何呢就算是这样,大明只不过是经历了又一个轮回罢了。就和历史上的两汉一样,在经历了西汉的灭亡后东汉再一次兴起,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实际存在的矛盾依旧会不断爆发,等到这些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那么大明依旧躲不掉改朝换代的结局,这可以说是悲哀和无奈。

 

中国历史有着近两千年的封建王朝,这些王朝没有一个能脱离王朝的兴起——强盛——衰落——灭亡的怪圈。一个王朝结束同时也是另一个新的王朝崛起的时候,开落,春去秋来,以新替旧,恒古不变。

 

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中国历代王朝都逃脱不了的结局,假如朱慎锥仅仅只求大明的中兴话,那么他很容易做到这点。但要避开这个怪圈,却不是那么容易的,甚至朱慎锥自己都没有半点把握。

 

这个关键就在于中国人的思想局限性,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废黜百家起,儒家就成为了统治者的工具,而这两千年来这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了,再加上后世诸王朝出于统治的需求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多次篡改和有目的的宣传,使得成了现在这个情况。

 

朱慎锥不是神仙,没办法彻底改变这种情况,他也清楚更不可能做这样的事。因为大明的统治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作为皇帝他本身就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一旦否定了这些,那么大明也就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