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海外分封(第2页)

 

但朱慎锥继续往下说,他告诉朱由检他这个皇帝之所以当的这么累,除了个人能力原因外还有文官集团的强大力量难以抗衡,此外还有他孤掌难鸣的缘故。

 

在之前的历任大明皇帝,这些皇帝都明白朝廷的平衡问题,所以设置了司礼监对抗内阁和文官集团,再加上厂卫作为爪牙来压制朝堂,哪怕就算这样,也只是勉强达到三方平衡,稳住皇权。

 

可问题在于朱由检一开始就做错了,朱由检因为听信文官的话,尤其是当初东林党的挑唆先干掉了魏忠贤,接着又严厉打击了阉党,把阉党上下几乎一扫而空,甚至连锦衣卫和东厂权利也全压制住了,差一点没把锦衣卫给废除,使得其职权大损,元气大伤。

 

可以说朱由检继位后首先就自废武功,挥剑砍断了自己的左膀右臂,没了强有力的司礼监、锦衣卫和东厂这些机构,再加上实际为帝党的阉党被一扫而空,他这个皇帝一下子就没了帮手,就此成为了孤家寡人。

 

在这种情况下,朱由检等于成了瞎子、聋子,被操纵在了文官集团手中,更因为那些文官们出于私利教唆朱由检,站在道德高度上胡作非为,做了许多错误的政策,最终使得局面一发不可收拾。

 

而朱由检自身的问题也是一个方面,可如果仔细想想,但凡有人能帮他,或者说有强力的支持和值得信任的后盾,朱由检也不会落到今天的下场,大明也不会变成当初糟糕的局面。

 

这其中就有宗室的原因,宗室被废就是出自于成祖朱棣,朱棣的这种行为也造成了后期的恶果。皇帝连作为亲人的宗室都信任不了,宗室怎么可能信任皇帝,再加上历任皇帝都把宗室和猪一样养着,两百年下来,这些宗室还有什么用处?

 

“您还记得唐王么?”朱慎锥问,不等朱由检回答,朱慎锥悠悠道:“当年建奴入关,兵临京师,众宗室都袖手旁观,无动于衷。只有唐王朱聿键却以亲王身份起兵勤王,对朝廷一片赤诚,如此宗室你非但不用,反而把他抓了起来囚禁削籍为民,难不成在你看来,堂堂宗室连臣子都不如?我们朱家血脉自己都不信任,这天下还能信谁?”

 

“朕……。”朱由检下意识要反驳,可话在嘴边却不知如何说才好。当初朱聿键勤王被他知道后第一个反应不是高兴,反而是愤怒和恐惧,因为对于朱由检来说的确是这样想的,因为他觉得对藩王的防备之严更甚臣子,藩王就应该乖乖呆在封地好好过日子,绝对不能插手政务,要不然就是意图谋反。

 

可问题朱聿键并没有谋反,反而是坐在自己面前的朱慎锥以宗室身份登基成了当今皇帝。再加上刚才朱慎锥的这番话,让朱由检心中有些迷茫了,难道他一直防备的藩王宗室是错了?可这却是当年成祖制定下来的政策啊,怎么可能有错?

 

朱慎锥的看法和当年的朱棣不同,在他看来宗室其实并没那么可怕。虽然宗室要防可没必要这样防,把宗室全当废物养,一旦国家有事原本因为作为皇室最有力支持群体的宗室反而成了摆设,这是一件好事么?

 

而且大明历代皇帝本就在搞政治平衡,用太监和司礼监,还用锦衣卫、东厂、西厂乃至内行厂,不就是因为皇帝没有帮手么?在勋贵不堪重用,宗室又废了的情况下,皇帝不这样干能成?要不然还不得被文官集团给压的死死的?

 

所以朱慎锥继位后改变了宗室政策,取消了宗室实封转为虚封,当然对于之前实封的宗室暂时也只能延续,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续的改变也是必须的。等到宗室没了这些权力,那么就没必要那么对宗室进行防范了,培养宗室中的人才,以其作为皇家的外围势力,非但不会影响到皇权稳固,还会借此力量压制住文官集团作为外援。

 

此外还有勋贵阶级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扭转大明两百年来的根本问题。再者,朱慎锥所提出的对宗室的分封实际上和之前的分封也有着极大区别,他要的分封不是朱元璋时期的以亲王塞边,掌控军权拱卫皇室,这样做的风险实在太大,更可能造成朱棣和自己类似的情况,但假如用等同于周王朝的分封制呢?那么就完全不同了,就能扭转分封宗室的根本问题,也不会对大明产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