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7章 总理衙门

第1067章 总理衙门

 

朱慎锥现在要做的仅仅只是初步的改变,在不影响国家政权稳固,和皇权控制力的情况下,适当地引导大明从最初的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当然为了避免之前党争和资本主义新兴阶级过于膨胀的野心和意图争夺政权的可能性,一些必要的措施甚至限制也是需要的。

 

此外,如今的大明已同之前的大明不一样了,随着最早在北方的对外贸易展开和之后出使欧罗巴的举动,大明已经迈出了朝向世界的步伐。接下来大明的开放性会是全面的,以彻底改变之前大明保守的态度。而且从实际也能证明,仅仅依靠以农业为主,闭关守国是不可取的,在确保农业基础,以高产农作物保证大明百姓生活必须前提之外,大明必须要朝外开放,大力发展商贸,获得更多的财源税赋,这才能不局限于之前的情况之下。

 

为此朱慎锥准备新设置一个部门,这个部门未来会负责大明对外的诸多事务,比如朱慎锥准备着手在大明沿海各城市适当地进行商业开放,选定一些城市作为对外开放港口,以供大明对外贸易所需,同时也吸引外国人前来大明进行贸易和物资交往。

 

这些港口初步可以定为北方的青岛、江南的上海(松江府)、宁波、福建的泉州还有广东的广州这五个城市(地区)。

 

相比后世的大清所签署的《南京条约》,大清被迫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不同,这是大明主动对外开放的五个城市。而在这五个城市开放之后,大明会通过这五个城市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以点带面,从而带动沿海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变革。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朝廷的引导和限制之下的,也是朱慎锥即将所设立的新部门的管理之下。除去负责这个五个城市之外,这个新部门还要负责大明的海关业务。

 

也许有人觉得大明是没有海关的,甚至以为大明从未有类同海关的衙门。可实际上大明海关的建立非常之早,早在大明开国之初的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就设置了专门的海关机构。等到永乐时期,这个海关机构得到了快速发展,再到洪熙元年,朝廷又下令设置了专门的海防司、税务司和海道司,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海关条例。

 

嘉靖年间,海关进一步得到了完善,成为了大明正常税赋体系中的一环。可后来因为文官集团的权力不断增强,再加上江南士绅因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进行了官商勾结,使得之后海关渐渐成了摆设,虽在天启年海关得到了一定恢复,可到崇祯年后海关彻底沦为了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货色,大明一年下来海关收上来的税赋少的可怜,根本没人在意这个衙门。

 

这种情况直到朱慎锥上台后才得到改变,而且朱慎锥采取的方式是直接撇开之前的海关机构,以内务府和大明皇家银行为基础组成的负责外贸的机构来进行相同于海关职能进行收税。

 

但这种方式虽然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而且从效果来看也算不错,可问题在于这种手段并非正途,毕竟内务府不属于外朝,不是大明的正式衙门,由内务府取代海关名不正言不顺,在短时间内可以暂时替代,但长久下去却是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