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再聚京师(第2页)

“跟着我那么多年的亲兵,我写一个名单,你去安排,许给他们为小妾……”

“算是我这个老大哥,为他们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

李如松当即点头:“是,父亲,孩儿一定把这件事情办的周到。”

“还有,你的弟弟们,调到蓟门去吧……你去找麻锦来办这件事,他们不如你,你要好好护持他们。”

“爹,虽然您离开了辽东,但辽东十万带甲之士,也都念着您对他们的好,老弟他们留在辽东,也不会受委屈的。”

“你啊,我不是怕他们受委屈,也不是怕他们有危险,我是让陛下看的,你一个莽夫都知道李家在辽东有着极高的威望,陛下难道不知道吗,你在蓟门为总兵,你的两个弟弟都在辽东,陛下不会放心的……”

听着李成梁的话,李如松点了点头……

北京城城西,一座不大的宅院里,暮色悄然降临。

谭中之趴在床上,臀部裸露,伤口处血肉模糊,触目惊心。

妻子林氏坐在床边,眉眼间尽是温婉,此刻却被愁绪填满。

她手持药碗,小心翼翼地为丈夫上药,每一下动作都轻柔无比,像是生怕弄疼了他。

两个儿子,大的不过七岁,小的也才三岁,此时都坐在门框上,眼神中满是担忧,看着母亲为父亲上药。

林氏的手微微颤抖着,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终是忍不住落了下来:“夫君,你为何如此执拗……”

“满朝文武都缄口不言,你又何必出头去弹劾国公爷……如今可好,不仅要被流放到宁夏,还要受这皮肉之苦,你这身子骨,如何经得起这般折腾……”

“若是你有个三长两短,我和孩子,还有家中老母,可该如何是好?”

“满朝文武皆不言,我若不言,谁还能言之……”

这朝堂之上,若人人都为了明哲保身而沉默,我大明社稷又将置于何地?”

林氏抽泣着说:“那海都御史呢?他为何也不言语?他官当得那么大,难道就不能站出来说句公道话吗?”

谭中之轻轻叹了口气,龇牙咧嘴地缓了缓才道:“海都御史,自有他的难处,当官当大了,总会身不由己的……”

谭中之,云南人士,万历五年进士。

在大明,云南高中进士的学子,含金量可不是一般的高。

在另外一个时空中,在大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整个云南籍进士约一百五十人,平均每科(三年一科)不足两人。

洪武至永乐年间,云南进士人数极少,甚至长期空缺。

嘉靖之后略有增长,但仍远低于其他省份。

南直隶四千进士。

浙江三千进士。

江西两千五百人,以吉安府、抚州府为多,曾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之说……

………………

即便是北方,山东也两千,河南种地的都有一千……

就在夫妻二人交谈之际,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骤然响起。

大儿子吓得一哆嗦,随即从门框上跳下来,慌慌张张地跑去开门。

打开院门,只见门口站着一群壮汉,为首的身着锦衣卫的飞鱼服,绣春刀在腰间泛着寒光……

“你找谁?”孩子怯生生地问道。

“我找你爹。”那为首的声音低沉。

孩子赶忙跑回屋内,喊道:“爹,爹,有人找你!”

不多时,谭中之在妻子林氏的搀扶下,忍着伤痛走了出来。

门口站着十来个锦衣卫,领头的正是锦衣卫指挥同知沈霄。

沈霄看着谭中之,脸上似笑非笑:“谭大人,有旨意……”

听到沈霄的话后,谭中之带着自己的妻子跪下身去。

而沈霄开口道:“对非对,错非错,阴非阴,阳非阳,世间万象,岂有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