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爷爷是道士皇帝光头李三
第663章 如何选择(第2页)
“然张居正辅陛下多年,推行考成法,新税制等新政,使大明国库渐丰,边防稳固。他所言息事宁人,着眼当下南巡,亦是为保国家安稳,民生无扰……张居正之策,恰似老子所讲‘治大国,若烹小鲜’,为政之道贵在不生乱……”
“南巡之举,关乎天子威仪、民生抚慰、政令通达,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此时因严惩官员激起波澜,朝局震荡,恐南巡难成,百官亦会惶惶不安……”
朱翊钧轻轻点头,又问道:“依先生所言,大义与时务,竟如此相悖?朕身为天子,难道不能两者兼顾?”
徐渭长叹一声,“陛下,古之圣王亦难全。昔汉文帝时,贾谊上书,痛陈诸侯之弊,欲削藩以强中央,此乃为大汉长治久安之大计,然文帝未采其策,并非不知其善,实因当时国力未盛,诸侯势大,若强行削藩,恐生内乱……”
“文帝权衡之下,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积累国力,待景帝时,才有底气削藩。此乃在大义与时务间寻求平衡……”
“多谢徐师傅解惑,朕已明了……”朱翊钧轻声说道。
朱翊钧早就做好了选择。
实际上,现在发生的事情,在之前朱翊钧都是有些心理准备的。
对于皇帝南巡之事,沿途官员轰轰烈烈的迎驾,非常重视,继而,开始让自已的府库出现亏空的事件……
这是必然发生的。
即便放在后世百年之后,也会如此……
地方官员翘首以待的期盼着帝王的到来,皇帝来了,账单也随后而至……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样劳民伤财,浪费国力,是不妥当的……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却又有不同的感触了。
皇帝陛下来了。
地方官府一文钱不想出,还想着从中枢的补助中赚一点,这多少是有些不尊重朝廷了吧。
往小的方面说,地方官员按照旨意办事,全部按照内阁拟定的方案进行,没啥大错……
可往大的方面想,地方官员接待这事办的冷冷清清,全部按照内阁一切从简的章程走,是不是证明朝廷的掌控力不足了,皇帝陛下在地方上的威望不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