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带着空间下乡她吃肉馋哭别人艾酷的晓猫
第十七章:交易
九月的北大荒,大地像被大自然打翻了颜料盘,层林尽染。
抢收的喧嚣刚落下帷幕,北大仓又迎来了充满烟火气的赶集日。
天还没亮透,住在知青大院里的一众知青们便早早的起来了。
“吱呀——”宿舍的木门被缓缓推开,孙小小第一个跨出门,十分的兴奋,大口呼吸着带着泥土芬芳的空气。
“快点,姜柔、丽姐。”孙小小朝着两人催促道。
“来了。”姜柔套上外套。
此时的北大荒处于九月下旬,天气已经逐渐转凉,早上的温度已经降到了几度了。
其他知青也陆陆续续走出屋子,一边哈着气搓手,一边互相打趣。
屯里的老黄牛“哞哞”叫着,像是在为这场出行欢呼。
村民们也没闲着,赶着装满自家农产品的牛车,三五成群往村口走去。
李大爷远远瞧见知青们,热情招手:“娃们,磨蹭啥呢!再不走,好东西都被抢光喽!”
一行人浩浩荡荡出发,脚下的土地被寒霜打过,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路边的白桦树褪去了翠绿的外衣,金黄的叶子在寒风中摇曳,偶尔飘落几片,像是一只只飞舞的蝴蝶。
知青们一路上有说有笑,时不时停下脚步,欣赏着这北国独有的风光。
太阳慢慢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虽然眼下全国的农村实行人民公社体制,这是一种集体化的农业生产和分配模式。
在这种体制下,农民被组织起来共同劳动,生产成果由集体统一分配。
不允许个人私自进行大规模的商品买卖以获取利润,可也因此限制了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用品购买的单一性,只能前往代销社购买。
而代销社在每个村里都有,但东西并不齐全,再加上其只供应油盐酱醋、文具等日用品,并代收废品。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农村地区仍然出现了一种“赶集”的现象。
赶集是指几个村子间的农民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聚集,进行小规模的商品交换和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