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投稿(第3页)




    考上大学对他们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京海市第一中学是市里最好的中学,放眼全国来看,高考录取率也十分靠前。但即便是在京海一中,能考上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数量也寥寥无几。



    能就读于京海一中的学生,不是家庭背景好,有组织干部、高级工人、高级知识分子方面的关系,就是自身素质特别优秀,很有可能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即使家庭成分差,也能被校长拍板破格录取。



    京海一中学子凭借着家庭关系的触手,或者自身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鼻子嗅觉更灵敏,纷纷闻到了整个社会对个人学历越来越重视的风气变化。



    备战高考时,他们比其他学生更有目的性,削尖了脑袋也要搭上学历这辆时代的快车,方便未来更好地运用家庭关系,或者发挥自身所长。



    裴瑜超越满分的英语成绩,还有甚至打破了校记录的政治成绩,实在是让他们目眩神迷,恨不得以身代之。



    某些人还在暗暗希望裴瑜偏科,只会做政治、英语这类的文科题,数理化成绩越低越好,给她的总分拖点后腿,综合排名不至于排到他们的前面去。



    林夕心中对裴瑜的嫉恨远大于羡慕,内心充满从此可能失去赵老师专属优待的恐慌。



    中午吃饭的时候,林夕还在反复回忆裴瑜是怎么写英语作文的,仔细比对自己的英语作文差在哪里。是自己用词不够精准吗?句式不够多样吗?逻辑层次不够清晰吗?



    林夕很难从裴瑜写的作文中总结出一个万能模版来,裴瑜的文字浑然天成,完全驾驭了英语思维,能用最自然的表达传递思想,就像你无法挑剔一个美利坚人说母语时的语法选择,或许她的词汇不是最高级的,但那份流畅与灵气绝对真实,让人不自觉地被她缜密的思路和地道的表达所征服。



    裴瑜都没有林夕那么在乎自己的分班考试成绩。



    对裴瑜来说,分班的结果无关紧要,不管是被分到慢班还是快班,都不会影响她通过今年5月份的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