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 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页)

 凌振从皮囊中取出随身铜规,在朱贵画的螺旋纹上比划; 

 “大人,就算能够做出你说的这种弹簧。 

 你怎么保证他的每一个圈都是相同大小? 

 若是不相同大小,则一点用处都没有。” 

 朱贵一拍胸脯,大包大揽的说道: 

 “放心吧,我会命工匠用一根上下一样粗细的铁棍,在上面绕出弹簧。 

 到时候让汤隆淬火几次就行!” 

 朱贵说到这里,脑袋向凌振一凑,接着问道: 

 “我听李云说你带来了许多火炮的图纸。 

 不有多少种类?” 

 凌振从怀里掏出一本泛黄的古册,颇为自傲地说道: 

 “回大人,小人祖上几代都研究火炮,画了许多图纸。 

 这本《技巧十三策》涵盖了子母炮、金轮炮、风火炮、车箱炮、轰天炮的做法。 

 而且我凌家现在也做得非常纯熟。 

 当然还有其他火炮,只不过没有验证罢了……” 

 “太好了!” 

 朱贵兴奋地一拍手道: 

 “若是做的话,这些火炮什么时候能够做出来。” 

 “若是材料充足,人手足够的话,十天左右就能出一门火炮。 

 再等工匠技术成熟了,十天出两门也不在话下。” 

 “那好,朱某立即下令; 

 让汤隆的兵器坊停下一切事务,全力配合你铸造火炮……” 

 “谢大人……” 

 凌振听了也非常兴奋,恭恭敬敬地向朱贵一躬身。 

 他原本在京城是甲仗库的副使,也就是库房的副管理。 

 根本没有机会让他自主研发火炮。 

 现在朱贵让他放开手去做,他自然非常高兴。 

 凌振现在只想把自己心中的抱负施展出来,至于施展给谁,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别看十天做出两门火炮是高产了。 

 这时候的火炮损耗非常大。 

 由于技术还不太完善,一门火炮放个几次就会炸膛。 

 这也是宋朝没有怎么普及的原因。 

 毕竟铸造一门火炮的代价太大了,再加上行动不便,还不如一架床弩有实用价值。 

 朱贵安排好之后,等凌振兴匆匆的离开。 

 背着手刚刚进屋,一道悲切的声音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