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高远好帅啊(第2页)

 我应该说,这些理论,没有绝对权威一说,我们研究它,不是因为他的正确性,而是相对认同它的理论价值。 

 导演问了,在表演中,怎样去诠释角色才是正确的? 

 其实,我认为也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表演方式也没有一套既定标准。 

 但是,作为一名演员,起码要做到吐字清晰,有起伏波动;情绪转换要贴合剧情发展,不能生硬。 

 这只是一个及格表现,是评判一个演员的基础标准,达到了,才能被称之为‘演员’。” 

 说到这里,见大家均面带微笑点着头,他笑了笑,继续发表他的长篇大论:“当你达到演员的基础标准后,该怎么进步呢? 

 我说一点我自己的理解吧,在我看来,其实不复杂,想要往前迈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就三样:情感、技术+自身体悟。 

 上课时我听乐黛云先生讲过,前两样在西方电影界非常流行,被视为一名演员是否成熟,演技是否出色的衡量标准。 

 比如说什么表现派、体验派、方法派等等。 

 挨个去讲透彻的话,那咱今天这戏就甭拍了,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北大二教三楼大教室听乐黛云先生的《西方文学发展史》一课。” 

 这小子,还推销起他家老师的课程来了。 

 大家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 

 高远也嘿嘿嘿,“我说一下自身体悟吧,套用一句说书人的行话,在评书这个行当里,讲究一个:有多大人情,说多大书。 

 放在影视剧表演中就是:有多大体悟,演多大角色。 

 这与人生阅历密不可分,我说得更直白

一点,到了陈老爷子、黄玲老师、刘钊老师这种境界的老戏骨,拿到一个角色,下意识地就会把这个人物拆解开来,去揣摩,去审视,然后进行重新塑造,让其变成自己想要看到的人物。 

 这种经过重新捏合、塑造出来的角色,毫无疑问是超越了编剧预设的那个人物的,他的层次更高,人物形象也更加立体、饱满。 

 实话说,咱们这些老戏骨,才是挑起中国电影脊梁的伟大功勋,是值得年轻演员学习的楷模。” 

 “小子,老戏骨这个词儿用得可太贴切了。”陈老爷子称赞了一句后,率先鼓起了掌。 

 接着,黄玲、刘钊、汪用桓、王好为、李晨声等人纷纷鼓掌。 

 掌声连接成一片。 

 高远脸一红,不好意思的双手合十冲大家鞠躬致谢。 

 望着侃侃而谈的高远,李健群一时间失了神,瞬间感觉面前的蓝银不仅好看,还才华横溢。 

 姐姐眼里都有小星星了。 

 她缓过神来后微笑着问道:“那,嘉奇今天表现得如此出色,是因为找到了正确的表演方法吗?” 

 王好为今天一早就跟大家知会过了,在组里,大家一律称呼对方剧中的名字,这是为了让大家尽快培养感情。 

 我刚打瞌睡你就送枕头,我谢谢你啊。 

 高远深情望着她,笑道:“这么说也没错。昨天我跟嘉奇同志聊过了,他的特点就是蔫儿坏,抖机灵,明明文化水平有限,却偏要装文艺青年。 

 其实这个人物的特点蛮复杂的,以嘉奇同志现如今的演技,诠释不出这么复杂的人物特征来,那怎么办呢? 

 我就建议他,不要老想着‘演’胡嘉奇,你就把自己当成胡嘉奇,你平时怎么表达,在剧中就怎么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