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高老师的教学课(第2页)

 张幼仪13岁那年就与年长他3岁的徐志摩订了婚。 

 1915年两人成亲,1918年张幼仪为徐志摩生下长子,然后呢?徐志摩丝毫不顾念为家庭操碎心的发妻和尚在襁褓中的儿子,以追求学业为名远渡重洋,去英国留学了。 

 其实从两人结婚后徐志摩就对张幼仪横挑鼻子竖挑眼,他无时无刻都想着挣脱家庭责任,去追求他那所谓的自由与浪漫。 

 他成功了,但家中父母却不忍看着张幼仪独守空房,一封封信件寄往英国,给他施压,让他来信邀请张幼仪前去英国,与他一起生活。 

 老徐承受不了沉重的压力,在1920年冬给张幼仪写了信,请她去英国跟自己团聚。 

 张幼仪自然是欢喜的,乘风破浪好几天抵达了大洋彼岸,没成想迎接她的却是徐志摩对他愈发的冷漠和嫌弃。 

 徐志摩对张幼仪直言不讳,说她思想守旧、缺乏情趣,说没有爱情的婚姻让他窒息。 

 他几次三番要求和张幼仪离婚,哪怕张幼仪那时已经怀上了他的次子。 

 其实大家都知道啊,老徐之所以非要休妻,是因为他看上了年仅16岁的林徽因,正在拼了命地追求人家。” 

 “高老师,不好意思,我打断你一下。”黄蓓佳举起手说道。 

 “蓓佳你说。” 

 “我不太同意你这个观点,徐志摩和张幼仪组建的家庭属于封建包办婚姻的产物,徐志摩去英国留学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打破思想桎梏,渴望自由与浪漫的婚姻这没错吧?” 

 “这是没错的,但他错在哪儿呢?他错就错在你既然不喜欢人家张幼仪,人家去英国后你就应该跟她摊牌啊,你怎么还好意思腆个大脸跟人家上床呢? 

 哦,你老婆怀上你的孩子了,你又爱上了年轻貌美的林徽因,然后打着热烈向往纯粹、高尚的爱情,渴望与爱人在精神上高度契合的幌子把一纸离婚协议拍在孕妻面前。 

 大家伙儿说,这他妈是老爷们儿能干出来的事儿么?”说到激动处,高远带了脏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