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醍醐灌顶+搞定(第2页)

 高远打算让他演第三层守塔的苗疆棍王,他长得太有特点了,非常适合人物设定。

 李文化之所以没发表意见,也是因为亲眼目睹了孙健魁这清奇的长相,在脑子里过了一遍高远剧本中对苗疆棍王相貌特点的描写后,才选择闭口不言的。

 太他妈形象了!

 小高这选角,一个萝卜一个坑!

 又走了一圈,高远对其他队员就没什么兴趣了。

 于是三人又折返回办公室喝茶。

 给两人杯子里续上热水,于海直言不讳道:“李导演、高策划,俺不会拐弯抹角,有啥说啥,你们聘请俺去剧组当武术指导,帮着编几套拳法,几套刀法、棍法啥的,俺深感荣幸,只要领导肯放人,也肯定全力以赴、义不容辞。

 但是你们还要从俺们体工队选演员,这就不是俺们体工队领导能说了算的事情了,得上面领导批准才行。”

 他伸手指了指天,还以为,李文化和高远大老远跑这一趟,仅仅是为了请他去剧组当武术指导的呢。

 高远和李文化对视一眼,两人都笑了。

 高远一伸手,把舞台又交还给李文化,意思是,您说两句吧。

 李文化心领神会,微一点头,将目光定格在于海脸上,笑着说:“有个事儿没提前跟于老师您说,我俩这次过来,目的可不仅是邀请您担任这部片子的武术指导。”

 于海懵圈,“我还能干些什么工作?”

 “剧中有一个角色也特别适合您,我们想请您也出演个角色。”

 “啊?我也没演过戏啊,你这不是开玩笑的吧?”

 “您看我像开玩笑吗?”

 于海看看他,又瞅瞅高远,苦笑道:“实话说,俺从来都没想过有朝一日还能跟电影拍摄工作扯上关系,您二位把这话说了,俺说不动心那是假的。

 拍电影啊,还是武打动作片,这对弘扬国家传统武术能起到太多积极、正面的作用了。

 你们俩不知道,俺也是出访过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的人,亲眼见到过那些老外对中国功夫有多么喜欢。

 咱们的运动员一上场,还没开始对练,只是一亮相,那些欢呼声、口哨声就响彻全场。

 但是咱国家不富裕啊,出访一次,人吃马嚼的,花老鼻子钱了。

 要是能把武打片拍出来,在外国一放,嚯……

 那影响力就大了去了!

 不比咱们把队伍拉出去省钱吗?

 不对,还能挣洋人的钱。”

 他这么一说,连高远带李文化都给震住了!

 这二位都没想到拍摄制作武打片还能出口,还能起到弘扬中华传统武术的作用。

 更关键的是,只要能出口,就意味着就能够创汇!

 国家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是外汇储备。

 高远了解到的数字是,1978年,国家的外汇储备量是1.67亿美元。

 毫不夸张地说,这年头儿,谁能给国家创汇,谁就是爷!

 当然,也不能怪两人没考虑到这一点。

 因为角度不同,看待问题的方式也就不同。

 高远记忆深刻的是,1979年是中国电影大爆发的一年,全年观影人数高达290亿人次。

 换算一下,每个人在这一年中平均看过28次电影。

 不敢说后无来者,但绝对前无古人。

 国内电影市场都如此火爆,谁还能想到拍部电影往国外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