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金融与经济(第2页)
江南总督府,书房中,南京知府刘文石正在向朱和垚禀报。
“大人,江南银行初期发行了 50万银元,300万铜元。还要继续铸币吗?”
得益于破了南京城,义军接收了南京城的库银,因而银元与铜元铸造,以及银行的筹备有条不紊,而大量的金银铜等,则是银行发行新货币的保证金。
“我军现有近三万将士,光是每月的饷银就有七万两。再加上官吏的俸禄,每月就有十万银元。总督府要建厂开矿,造船造枪造炮等等,各种军政支出巨大,目前的支出百万银元不止,你说要不要再造?”
刘文石连连点头,手心冒汗。
光是总督府各种军政支出,就已是巨大,整个江南的百姓用度,商业贸易流通算下来,所需要的钱币,无异于天文数字。
总督大人大手笔,总是让人意外,让人惊佩,让人跟不上节奏。
“银元只是一元,只能应付低额度的交流,想要大额的交易往来,还需发行银票,可分一银元、两银元、五银元、十银元、二十银元、五十银元、一百银元几种,由官府发行。”
说到银票,朱和垚眼里放光。
银票的发行,除了应对大额交易及支付,还与银元的发行一样,享受火耗之利的同时,也可解决银两不足的困境。
银行及铸币,这足以超出时代了。
“银票!”
刘文石心里发虚,他看着踌躇满志的大人,硬着头皮道。
“大人,想要新币顺利发行流通,我军还需坐稳江南。知府衙门政务繁忙,银行之事,大人还是另择贤才,以免误了将来大计。”
他倒不是撂挑子,关键是南京初定,他这个南京知府政事繁杂,无法兼顾太多。
修葺孝陵与城墙,江南武备学堂、江南制造局、南京大学堂、初级学堂、各种工厂筹建等……
各项政务纷纷扰扰,事无巨细,再加上发行银元创立银行,他已经焦头烂额,再来个发行银票,他还不得累死?
“再辛苦几天,我自会另择他人。”
江南各大家族,许多都有钱庄,兑换,存放、保管保证等、发行钱票和票券,其中的业务能手不少,完全可以抽调。比如杭州的黄洪钱顾四家,都可以一用。
他心里倒是有几个合适的人选,可惜人不在南京,他军政繁忙,无暇抽身。
看来,只有派人前去相邀了。
“大人,那我就勉为其难了。”
刘文石心里轻松几分,不觉道:“如大人所说,每年光是需要的银元,恐怕都在数百万银元。府库存银不到十万两,要想铸造更多的钱币,需解决库银不足。”
银铜不足,难以支撑政务运转,这就是大人开展海外贸易的原因了。
日本国多产铜,台湾郑氏与荷兰都是从日本购买硫磺银铜,换回中国的生丝、茶叶。如果江南能与日本直接贸易,银铜不足的困境就荡然无存了。
“如今看来,只有指望与日本的海外贸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