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危险的开始

北京的秋天来得突然,一夜之间,胡同里的银杏叶就黄了大半。林昭裹紧身上的驼色风衣,快步穿过熙攘的潘家园旧货市场。她今天约了客户在附近茶馆见面,对方声称有一份战国时期的帛书需要翻译,报酬丰厚得令人咋舌。

 "林小姐,这边。"

 角落里,一个戴着墨镜的男人向她招手。林昭皱了皱眉,十月的北京虽然阳光明媚,但室内戴墨镜未免太过刻意。她不动声色地坐下,点了一杯碧螺春。

 "听说您对战国文字很有研究?"男人声音低沉,推过来一个牛皮纸袋,"这是定金,五万。事成之后再付十五万。"

 林昭没有立即去拿那个纸袋。她轻轻吹开茶杯上的浮叶,眼睛却盯着对方墨镜下隐约可见的疤痕。"什么内容?"

 "一份家族记载,关于祖上在鲁地的产业。"男人回答得太快,像背好的台词。

 林昭笑了,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先生,我虽然爱钱,但不傻,战国帛书能保存至今的,要么是出土文物,要么是..."她故意停顿,"地下来的东西。"

 墨镜男的表情僵了一瞬,随即恢复平静:"林小姐果然聪明。二十五万,三天后我要译文。"

 林昭的手指在茶杯边缘轻轻敲打。二十五万,相当于她半年的收入。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家里虽不富裕但也衣食无忧,而且这笔钱足够她买下看中已久的那套宋代刻本了。

 "成交。"她终于伸手拿过牛皮纸袋,"但我有条件——不问出处,不看原件,只翻译你们提供的照片副本。"

 男人似乎松了口气,从内袋掏出一个u盘推过来:"照片在里面,记住,三天。"

 林昭回到家,立刻锁好门窗,拉上窗帘。她打开电脑,插入u盘,屏幕上立刻显示出十几张高清晰度的帛书照片。她倒吸一口冷气——这保存状态太好了,几乎看不出两千多年的岁月痕迹,墨色如新,丝帛完整。

 "这绝不是普通墓葬出来的..."她喃喃自语,却强迫自己停止思考来源问题。专业素养让她很快投入到文字解读中。

 帛书使用的是典型的楚国文字,但内容却记载了鲁国一处墓葬群的情况。林昭越翻译越心惊——这分明是一份盗墓指南,详细记录了墓葬位置、机关设置,甚至还有陪葬品清单。最令她不安的是,文中反复提到"青铜门"和"长生"等字眼。

 "这不对劲..."林昭揉了揉太阳穴。她突然注意到帛书边缘有细微的撕裂痕迹,像是被人为撕去了一部分。而更奇怪的是,某些段落明显是后来添加上去的,墨色和笔迹都有细微差别。

 第三天傍晚,林昭将翻译好的文档存入另一个u盘,拨通了墨镜男留下的号码。

 "完成了,老地方见。"

 挂断电话,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将原文和译文都备份了一份藏在书架暗格里。多年的职业直觉告诉她,这事没那么简单。

 茶馆比上次更安静,几乎没什么客人。林昭刚坐下,就发现墨镜男身边多了两个彪形大汉,一左一右像门神似的站着。

 "林小姐效率很高。"墨镜男接过u盘,插入笔记本电脑快速浏览起来。他的表情逐渐变得阴沉:"你确定这是全部内容?"

 "照片上能看清的都翻译了。"林昭警惕地往后靠了靠,"有些地方帛书有破损,我也标注出来了。"

 墨镜男突然冷笑一声:"看来林小姐不太老实。"他打了个响指,两个大汉立刻上前架住林昭,"那么我们就换个地方聊。"

 林昭还没来得及呼救,一块浸了药的手帕就捂住了她的口鼻。最后的意识里,她只记得自己被拖进一辆黑色面包车,以及那个墨镜男阴冷的声音:"老板会很喜欢你这样的翻译..."

 不知过了多久,林昭在一阵颠簸中醒来。她发现自己双手被绑,躺在行驶的车厢里。车窗外已是漆黑一片,偶尔闪过的路牌显示他们正在往河北方向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