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选调禁军(第2页)

如今西贼元昊野心勃勃,朕最担忧的便是这些将领与元昊暗中勾结,养寇自重,以此来要挟朝廷。你务必给朕节制和监视好他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郦靖宁赶忙恭敬地俯身,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放心,臣深知此事干系重大。定当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时刻留意将领们的动向,必定监督好他们,绝不让任何心怀不轨之人有机可乘,辜负陛下的信任!”

赵恒微微点头,目光中既有期许,又带了几分审视,缓缓说道:“你能明白朕的苦心便好。关中之地,乃我大宋西北屏障,不容有失。”

赵恒又语重心长地叮嘱了几句关中的军政要事,这才让郦靖宁退下。

······

早朝过后,政事堂的命令很快就发到了兵部,要求兵部从禁军里挑选出三千人,护送郦靖宁前往关中。

当这道命令传达到禁军大营时,营中顿时炸开了锅。

汴京本地的禁军,大多都不愿意去西北作战。毕竟年前朝廷在西北吃了败仗,西夏兵马被传得凶猛无比,令人闻风丧胆。

而且这次领军的还是个初出茅庐的文官,在他们眼里,跟着这样的人去西北,简直就是白白送死。

不过,军中也不乏一些怀揣着建功立业梦想的人。还有些人,见郦靖宁刚入仕就获授高官,想着要是能在一路上跟他攀上关系,日后回到汴京,说不定就能加官进爵。

所以,虽说大部分人不情愿,但凑齐这三千人倒也没费太大周折。

此刻,负责登记的书记官正稳稳当当地坐在营帐里,面前站着一位身强体健、勇猛高大得宛如一座小山似的男子。

书记官头也不抬,带着那股子例行公事的劲儿,慢悠悠地问道:“贯籍、姓名?”

男子声若洪钟,扯着嗓子大声答道:“回大人,钟离郡怀远县,常遇春!”

书记官这才微微抬起头,饶有兴致地打量了一下常遇春。只见他身姿笔挺,犹如苍松一般,双臂竟出奇地过膝,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英武之气。

书记官不禁暗暗点头,心中对这常遇春有了几分好感,旋即在名册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常遇春”三个字,而后又提高了些音量,说道:“下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