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我就是天命!

第103章我就是天命!

夜。

唐军大营门前。

仅仅过了几个时辰,就眼看着苍老了几分的张承业,用震撼地目光看着大营中一座木头搭建的高台。

高台上白色祥光笼罩。

仙气飘飘。

一身白衣的国师,就端坐在仙气中。

而听起来类似将军令,但又明显不同的琴声正响彻夜空。

“请!”

他面前负责接待的郭待诏说道。

张承业平复一下心情,堆起一脸的笑容,跟随这个自称是已经失踪近三百年的阳翟郡王之子郭待诏的年轻将军走向高台。对于这些人的身份,虽然绝大多数人都是不信的,但张承业却只能说半信半疑,因为关于他们的历史记载的确是存在的。

当然,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这些记载缺乏可信度。

毕竟过于匪夷所思。

再说帝王为了显示天命,给自己编故事也是常规操作。

李家还说自己是老子后代呢!

更何况哪怕最后记载被神仙接走的也是李嗣业。

也已经一百多年了。

一百多年!

足够遗忘很多东西了。

更何况这一百多年里,大唐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战乱,再加上黄巢之乱,甚至就连这些人的后代,也都已经可以说星流云散,不知流落何处了。

但张承业是宦官,他在皇宫能看到的东西更多。

他是半信半疑的。

但现在……

信的程度还在加深。

郭待诏把他带到台下,然后被守卫在高台下的阚棱拦住,在知道了张承业身份后,阚棱随即走上高台,紧接着又从上面下来,对着张承业做了个请的动作。张承业赶紧走上梯子,小心翼翼地向上爬着,爬上三丈多高的木台,不过梯子是在后面,所以他只能看到国师的后背。

后者一身白袍,跽坐在古筝旁,还在抚琴中。

不过手法让张承业有些疑惑。

毕竟他还是懂点的。

“李克用想让你来说什么”

杨丰头也不回地说道。

张承业赶紧跪下了。

“禀国师,奴婢并非奉晋王之命,此番是奴婢自行前来,想请国师解惑。”

他说。

“所以你能没有李克用命令,就出这晋阳城”

杨丰冷笑道。

“回国师,奴婢不敢欺骗国师,奴婢在晋王军中多年,名为监军,实则如总管般,晋王军中无论官兵,皆以尊长待奴婢,奴婢若要出城,的确无需晋王之令,不过奴婢出城后,他们必然向晋王禀报。”

张承业赶紧解释。

“所以晋王手下已经有人想首鼠两端了。”

杨丰说道。

张承业沉默了。

但他很快再次向杨丰磕头。

“禀国师,确实如此。”

他说。

“说吧,你想问什么”

杨丰说道。

“禀国师,奴婢有一事不解,节度使之制,已近两百年,虽的确留下藩镇割据之祸,但实则无损于大唐,毕竟乱天下者非藩镇,若无藩镇,大唐恐怕撑不到今年。自平定安史之乱,百余年间藩镇作乱者虽众,但平乱者亦藩镇,朝廷衰弱已久,而藩镇权由朝廷,若无大唐天子,谁认一节帅

若无藩镇襄助,大唐亡于流寇,亡于吐蕃,亡于权臣,亦皆有之。

大唐赖藩镇以存。

藩镇赖大唐以存。

互为倚仗。

亡大唐者非朱温,乃黄巢,若无黄巢之乱,使天下分崩离析,而为剿灭黄巢,又不得不以逆贼为藩镇,否则朱温辈至今不过一刁民耳。

更何况藩镇之所以难除,其根源并非在节帅,而在其民,是藩镇之民需节帅,而非节帅能挟其民。朝廷说起来总是奸臣当道,总是苛捐杂税不断,天下财富皆输长安洛阳,是以天下之民养二城之王公贵族,此辈锦衣玉食,奢华无度之时,各地饿殍遍野。而藩镇之财强者无一文入京城,纵然节帅奢靡,这钱终究未出藩镇,更何况节帅亦不敢奢靡无度,否则难免死于兵变。

纵然藩镇之弱者,朝廷亦不敢索取太甚。

此乃藩镇难除之根源。

若不能使朝廷清廉,天子圣明,天下百姓皆信赖朝廷,只是强行裁撤藩镇恐怕只会激起更多反抗。”